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科技“喚醒”鹽堿地 做好特色農業大文章

發布時間:2023-10-17 15:21:00來源: 人民網-河北頻道

  人民網滄州10月16日電 (記者方童)鹽堿地怎樣“變身”大糧倉(cang) ,如何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鹽堿地改良創新模式?10月16日上午,“利用沙漠微藻改良鹽堿地技術研究與(yu) 應用”項目推進會(hui) 在河北省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舉(ju) 辦。

  地處渤海之濱的黃驊市,全域耕地以中度鹽堿地為(wei) 主,且季節性幹旱嚴(yan) 重,春季積鹽高峰期土壤鹽分含量最高達2%,“地薄出糧難”。

  在黃驊市仙莊片區規劃1000畝(mu) 鹽堿地,實施“利用沙漠微藻改良鹽堿地技術研究與(yu) 應用”項目,通過鹽堿地改良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提升鹽堿耕地品質,提高糧食產(chan) 量。

  “我們(men) 從(cong) 沙漠中選取了幾種抗鹽堿的菌藻,采用多種配比方案,開展中重度鹽堿地治理實驗。噴淋作業(ye) 後,我們(men) 會(hui) 持續跟蹤小麥的生長狀況。到明年麥收時,基地畝(mu) 產(chan) 量將與(yu) 往年相同地塊的畝(mu) 產(chan) 量做對比,可確定實驗的最終效果。”河北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吳萌表示,該項目將在10月中旬完成菌藻噴淋,實驗周期內(nei) 實現土壤鹽分降低30%至50%,pH值降低0.2至0.8的目標,改善耕地條件。

  “這項技術主要是通過高效結合耐鹽性極強的菌藻以及鹽堿成分降解生物菌,施用後降解土壤中高濃度的鹽離子同時進行酸堿平衡,進一步利用耐鹽菌藻的離子吸附和離子交換功能,降低土壤鹽堿含量,增強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從(cong) 而提高作物出苗率、植物成活率,達到作物高產(chan) 、樹木健 康存活的目的。”河北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領域首席專(zhuan) 家,極地藻(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艾山江說。

  推進會(hui) 後,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來到黃驊市仙莊村實驗基地,參觀農(nong) 機噴施沙漠菌藻作業(ye) ,調研指導旱堿麥秋播。

  據介紹,該項目由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組織,河北省國創京津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極地藻(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現代農(nong) 業(ye) 服務有限公司和河北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四方協作,項目完成後,將提高有機質含量1倍、豐(feng) 富土壤微生物種類15%、提高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15%的目標,建立鹽堿地改良技術規程,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鹽堿地改良創新模式。

  “科技創新是一件令人奮進,也充滿風險的事情,隻有勇於(yu) 嚐試才可成功。項目組各合作單位、成員都要堅定‘科技報國為(wei) 民’的家國情懷,以嚴(yan) 謹的科學態度,敢為(wei) 人先的擔當精神,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指標,交出有效改良鹽堿地的高分答卷。”河北省科學院黨(dang) 組書(shu) 記劉春成表示。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