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在開放合作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3-10-19 10:57:00來源: 人民日報

  全球進入大科學時代,科學研究的複雜性、係統性、協同性顯著增強,國際合作正在成為(wei) 推動科技創新的一個(ge) “必選項”

  

  近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底誇克探測器實驗國際合作組發現了兩(liang) 個(ge) 新的粲強子態。主導完成這一成果的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科研人員,研究參與(yu) 單位包括英國華威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法國馬賽粒子物理實驗室、中國清華大學等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高校與(yu) 科研機構。這一成果,折射出我國全方位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

  前不久,習(xi) 近平主席在致2023年浦江創新論壇的賀信中指出:“科技創新是人類共同應對風險挑戰、促進和平和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中國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加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力度,持續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ju) 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當前,全球進入大科學時代,科學研究的複雜性、係統性、協同性顯著增強,國際合作正在成為(wei) 推動科技創新的一個(ge) “必選項”。從(cong) 探索星辰大海到發現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從(cong) 解決(jue) 個(ge) 體(ti) 生命健康難題到尋求改善人類整體(ti) 生存環境的方法,國際科技合作日益緊密,創新鏈條難以分割。一張5500萬(wan) 光年外的黑洞照片,調動了全球8台射電望遠鏡“組網”拍攝;建設世界上最大的熱核聚變實驗裝置,需要35國科學家通力合作……國際科技合作讓不同地域、不同學科的科學家相互啟發,形成了全球範圍內(nei) 的科技創新協同效應,大大增強了科技突破的可能性。

  中國的創新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科技進步也越來越需要中國。目前,中國已與(yu) 16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guan) 係,加入200多個(ge) 國際組織和多邊機製。中國空間站、西藏羊八井宇宙線國際觀測站等已成為(wei) 國際科技合作的大平台。中國對世界科技創新貢獻率大幅提高,成為(wei) 全球創新版圖中日益重要的一極。今天的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繼續同各國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建設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

  科技創新不僅(jin) 是破解發展難題的關(guan) 鍵變量,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今年以來,“奮鬥者”號完成國際首次環大洋洲載人深潛科考任務,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國產(chan) 大飛機C919投入商業(ye) 運營,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順利出塢……我國正朝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邁進。麵向未來,我國將更好處理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的關(guan) 係,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ju) 措推進國際科技合作,打造各種創新要素發揮集聚效應的廣闊平台,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努力用好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種科技資源,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成創新之功,我們(men) 有信心有能力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wei) 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wei) 開拓者,早日建成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