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全市首個 北京西城實現政府機關辦公區100%綠電使用

發布時間:2023-10-23 10:18: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 (鮑聰穎 任釵寧)日前,記者從(cong) 西城區了解到,經過為(wei) 期5個(ge) 月的改造,西城區四套班子辦公場所已全部實現綠電辦公,西城區成為(wei) 全市首個(ge) 辦公區100%使用綠電的政府機關(guan) 。  

  綠電是指零二氧化碳排放生產(chan) 的電力,電源類型主要為(wei) 太陽能、風能、水電等可再生能源。今年6月中旬,西城區在北京市16個(ge) 區級機關(guan) 事務係統中率先進入綠色電力交易市場,參與(yu) 綠電交易。7月1日,西城區委區政府二龍路27號辦公區正式由火電辦公改為(wei) 100%綠電辦公。10月1日,廣安門南街68號、南菜園街51號、鴨子橋路29號機關(guan) 辦公區全部使用綠電。  

  位於(yu) 南菜園街51號的西城區不動產(chan) 登記大廳寬敞明亮、幹淨整潔,前來辦理業(ye) 務的市民絡繹不絕,各窗口的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地接待著辦事群眾(zhong) 。“打印機算是我們(men) 使用頻次較多的辦公電器之一,今年10月初,大廳正式使用綠電,這相當於(yu) 給我們(men) 所有辦公電器進行了‘綠化’。”窗口工作人員高興(xing) 地告訴記者,“我們(men) 為(wei) 群眾(zhong) 打印業(ye) 務材料,不僅(jin) 是為(wei) 民服務,也是為(wei) ‘雙碳’戰略作貢獻呢。”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加速實現“雙碳”目標和有效促進經濟、社會(hui) 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自“雙碳”戰略實施以來,西城區嚴(yan) 格按照黨(dang) 中央重要決(jue) 策部署,把創建“綠色機關(guan) ”作為(wei) 推進公共機構節能降碳的切入點,以“首善之首”高標準率先吹響完成“雙碳”目標的號角,全力推進節約型機關(guan) 建設,推進政府機關(guan) 辦公區綠電使用工作。據西城區機關(guan) 事務服務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此次順利推進辦理三個(ge) 辦公區的綠電入市手續,預計第四季度使用綠電辦公區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00餘(yu) 噸。  

  從(cong) 最初的“完成二龍路27號辦公區100%綠電使用”到如今的“完成全市首個(ge) 政府機關(guan) 辦公區100%綠電使用”,短短三個(ge) 月裏,西城區持續探索,全麵謀劃部署,促進能源低碳高效利用提速升級,助力西城綠色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實現全綠電供應,不僅(jin) 對推動西城能源低碳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也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西城實踐”。  

  碳排放量,關(guan) 係著一個(ge) 地區的發展質量和水平。近年來,西城區在碳減排這條道路上,正朝著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大步邁進。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麵,西城區累計完成23個(ge) 低效樓宇項目改造,撬動19.6億(yi) 元社會(hui) 投資,釋放45.1萬(wan) 平方米優(you) 質產(chan) 業(ye) 空間資源;今年,全國“雙碳”領域首個(ge) 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落戶西城;西城區萬(wan) 元GDP能耗降至0.0658噸標準煤,能耗強度保持全市最優(you) 水平;同時,嚴(yan) 格落實北京市持續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政策要求,有效促進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構建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體(ti) 係,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達到94.9%;推動低碳試點示範,推進北京四中、鴉兒(er) 胡同小學等十餘(yu) 所學校打造“低碳學校”。

  此外,在持之以恒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加強生態保護修複監管方麵,西城區多措並舉(ju)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西城區已有數十條林蔭街巷、70多處口袋公園、140多處小微綠地,建成廣陽穀等6處“城市森林”,總麵積19.4萬(wan) 平方米的蓮花河濱水綠道。恢複了西海曆史上的濕地景觀風貌,完成了全長6.8公裏的什刹海環湖綠道建設等,成了居民們(men) 休閑娛樂(le) 、小朋友們(men) 奔跑嬉戲的好去處。

  下一步,西城區將依據辦公區綠電使用計劃,逐步推進西直門政務服務大廳等機關(guan) 辦公區全量使用綠電,在節能減排方麵充分發揮黨(dang) 政機關(guan) 的示範引領作用,不斷推動能源低碳綠色轉型,為(wei) 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西城力量。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