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廣德四合:農田“托管” 管來好“豐”景

發布時間:2023-10-24 14:19:00來源: 人民網-安徽頻道

  “這稻子剛打下來我就買(mai) 了600斤,準備囤家裏慢慢吃。高山水稻,不打農(nong) 藥,健康!”田埂邊,村民王新民一邊說著一邊將打包好的新鮮稻穀裝進後備箱。

  在廣德市四合鄉(xiang) 太平村泰山,稻田裏來回穿梭的收割機引來不少村民現場采購,邊收邊賣,田間地頭一派忙碌的秋收“豐(feng) ”景圖。

 

成片的金黃稻田喜迎豐(feng) 收。周逸萱攝

  “我們(men) 村山多田少、田地分散,一直以來,水稻種植機械率低、生產(chan) 成本高,不少農(nong) 田處於(yu) 閑置狀態。”太平村村幹部魏剛直言,“眼下,稻田金黃,稻米歸倉(cang) ,這一切都得益於(yu) 四合鄉(xiang) 2022年啟動的‘萬(wan) 畝(mu) 高標’整鄉(xiang) 推進工程。”說起變化,魏剛臉上的喜悅溢於(yu) 言表。

  為(wei) 解決(jue) “有農(nong) 田、沒人種”的困擾,四合鄉(xiang) 積極探索支持村集體(ti) 開展社會(hui) 化服務新模式,對沒有時間或無力耕種的農(nong) 戶進行全程“托管”服務,村集體(ti) 將整合的土地流轉,實現了糧食增產(chan) 、農(nong) 民增收、集體(ti) 增益、多方共贏。

  2022年初,宏霞村從(cong) 80餘(yu) 戶村民手中流轉田地,平整後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由村集體(ti) 經濟股份合作社統一運營,破解了無人種地、不願種地的難題。

 

收割機在稻田裏來回穿梭。周逸萱攝

  通過入股的形式,2022年宏霞村村集體(ti) 收入增加30.8萬(wan) 元,每人年底分紅35元並分得糧食10餘(yu) 斤,農(nong) 戶平均獲利2000元。土地流轉解放出來的勞動力,通過外出務工每年還可增收約3萬(wan) 元,村民們(men) 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

  “以前自己種地效率低,收成也不好。把地‘托管’給村集體(ti) 合作社之後,省心又省力,年底還有分紅,有錢又有糧!”宏霞村村民李義(yi) 和說道。

  “近年來,我們(men) 鄉(xiang) 還相繼出台了‘糧食規模種植’和‘小微型農(nong) 田水利建設’等獎補方案,以獎代補,農(nong) 民的種糧積極性日益增加。”四合鄉(xiang) 分管負責同誌鄧衛華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壓實耕地保護責任,繼續支持村集體(ti) 開展社會(hui) 化服務新模式,不斷提升耕地質量,讓一係列‘藏糧於(yu) 地’硬措施落到田間地頭,為(wei) 保障糧食安全打下堅實基礎。”(汪瑞華、周逸萱)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