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激蕩長三角澎湃科創動能
壯闊長江東(dong) 流入海孕育而成的長三角地區,以不到全國4%的土地麵積,創造了全國近1/4的經濟總量——這裏,是我國經濟發展活躍、開放程度高、創新能力最的區域之一。
五年來,嘉興(xing) 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在科技自立自強上鍛長板、補短板,以“科創+產(chan) 業(ye) ”為(wei) 抓手,持續推動形成“資金共同投入、技術共同轉化、利益共同分享”的協同創新共同體(ti) ,為(wei) 技術創新和高端產(chan) 業(ye) 的發展當好“開路先鋒”、做好“助推引擎”。
如春潮湧動,如萬(wan) 物勃發,揚“創新活躍強勁”之長的嘉興(xing) ,積極推動著創新的因子在長三角自由流動,匯聚成為(wei) 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的澎湃動能,讓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加速演變成生動的現實圖景。
協同創新科技攻關(guan) 之路越走越寬
俯瞰長三角板塊,一條G60科創走廊,正串起長三角產(chan) 業(ye) 創新的“朋友圈”。
作為(wei) 這條走廊的重要節點,嘉興(xing) 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矩陣,也點亮了區域協同創新科技攻關(guan) 之路。
9月17日,浙江某特鋼有限公司聯合上善院合作研發的第一爐稀土耐蝕鋼試煉成功,實現技術重大突破。經過半個(ge) 多月的試驗數據分析,各項數據均已穩定達標。該稀土耐蝕鋼的投產(chan) ,填補了該公司在耐腐蝕建材領域的空白。
“稀土耐蝕鋼是冶煉過程加入一定量稀土元素,可顯著提高鋼的耐蝕性和低溫韌性,稀土鋼純淨化製備技術顯著提升了鋼鐵品質。”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項技術的關(guan) 鍵突破正是倚靠上海大學技術研發優(you) 勢,才實現了產(chan) 業(ye) 鏈上節能減碳的創新。
該公司的創新突破正是嘉興(xing) 深化科技接軌上海的縮影。
“G60科創走廊嫁接資源要素,讓企業(ye) 可以更精準地在長三角城市圈尋求產(chan) 學研合作,持續放大長三角的科創紅利。”嘉興(xing) 市科技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吳根軍(jun) 表示,近年來,嘉興(xing) 與(yu) 上海攜手建立滬嘉科技合作機製,集聚滬嘉兩(liang) 地科技服務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等成員單位近90家,協同開展跨區域的成果轉化、科研攻關(guan) 和資源對接等專(zhuan) 業(ye) 科技服務,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能力。
五年來,一批“科創飛地”在嘉興(xing) 蓬勃湧現,成為(wei) 區域協同創新的有效載體(ti) 。嘉興(xing) 市在上海布局建設了包括嘉善國際創新中心(上海)、平湖(上海)人才服務飛地、“海寧·漕河涇”雙向科創飛地上海基地等在內(nei) 的一批科創飛地,鏈接上海的優(you) 質創新要素資源,促進科研成果的本地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落地,僅(jin) 2023年已導流優(you) 質科創項目40餘(yu) 個(ge) 。
高水平創新基地拔節生長
在嘉興(xing) 市嘉善縣西塘鎮東(dong) 北麵,有一片約3400畝(mu) 的湖蕩,名為(wei) 祥符蕩。深秋時節,微風吹皺一池湖水,科技創新的原生力量猶如這湖水的漣漪在這裏激蕩開來。
走進祥符蕩的未來食品實驗室,柔性中試產(chan) 線正在進行乳酸菌的自動化生產(chan) 。這條身藏“72變”的柔性生產(chan) 線,通過數字孿生全息智能控製係統,可輕鬆“化身”72條不同的食品生產(chan) 線。
一旁的實驗工位上,青年研究員正借助3D打印人造黃魚肉。
這是國內(nei) 成功合成的首例厘米級細胞培養(yang) 大黃魚仿真魚排。在這裏,研究團隊通過魚肉幹細胞分離、高效培養(yang) ,同時基於(yu) 可食用凝膠改造仿生構建魚肌支架,三維培養(yang) 肌纖維束,令魚肉的肌肉細胞沿著3D打印的仿生結構生長,生產(chan) 的培養(yang) 肉組織具有與(yu) 真實魚片、魚塊類似的質構。
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嘉善複旦研究院、祥符實驗室……位於(yu) 嘉善的祥符蕩創新中心,一個(ge) 個(ge) 自帶創新基因的校地合作平台,依托浙江大學、複旦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資源,讓越來越多的“科研之花”結出產(chan) 業(ye) “發展之果”。
在嘉興(xing) ,以建設創新孵化之城為(wei) 抓手推進創新主體(ti) 壯大,成果豐(feng) 碩。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紮根嘉興(xing) 20年,成為(wei) 浙江省乃至全國院地合作典範;中電科第36所電磁空間安全實驗室成功納入全國重點實驗室布局;烏(wu) 鎮之光超級計算機中心獲科技部批複認定,填補了浙江省國家超算中心空白……2023年以來,依托嘉興(xing) 市100餘(yu) 家孵化器、眾(zhong) 創空間等科創平台建設,推薦申報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1630家、高新技術企業(ye) 784家、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業(ye) 15家、浙江省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4家。
在科技創新共同體(ti) 建設的加持下,嘉興(xing) 科技創新策源能力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力不斷釋放。統計顯示,嘉興(xing) 全社會(hui) 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從(cong) 2018年的2.91%提升至2022年的3.41%,列浙江省第二;嘉興(xing) 在97個(ge) 國家創新型城市中創新能力評價(jia) 列第22位,在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中列第26位,在浙江省內(nei) 均僅(jin) 次於(yu) 杭州和寧波。
不僅(jin) 如此,嘉興(xing) 已經連續2年捧得浙江省科技創新工作最高榮譽象征的“科技創新鼎”,有力證明了嘉興(xing) 市科技創新的綜合實力。
科創資源“朋友圈”持續擴容
長三角區域創新要素齊、創新網絡密、創新濃度高。為(wei) 充分盤活區域內(nei) 科技創新優(you) 勢資源,五年來,嘉興(xing) 聚焦資源共享,在優(you) 勢互補中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擴容科創資源“朋友圈”。
前不久,第六屆“才聚金平湖·引領新崛起”創業(ye) 大賽行業(ye) 賽——“深根計劃”集成電路專(zhuan) 場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舉(ju) 行,集合了外籍院士、國家級人才及清華係創新資源的15個(ge) 優(you) 質項目現場路演。
以路演吸引項目、人才,正成為(wei) 嘉興(xing) 集聚科創要素的重要一招。2019年,嘉興(xing) 市人民政府和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共同發起建設長三角全球科創路演中心,著力打造集項目路演、政策發布、投融對接、賽事組織、專(zhuan) 題培訓、創業(ye) 輔導、參觀交流及主題沙龍等功能於(yu) 一體(ti) ,全球化、開放化、常態化的科創項目路演平台。截至2023年9月底,在路演中心牽線下,累計撮合落地簽約項目超400個(ge) 。
同時,五年來,嘉興(xing) 在浙江省率先開展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dui) 改革,上線統一的創新券通用通兌(dui) 係統,實現創新資源跨省域共享,通過長三角科技創新券減免企業(ye) 合作研發、檢驗檢測等費用509萬(wan) 元。針對人才資源,嘉興(xing) 開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外專(zhuan) 人才工作許可互認,設立一體(ti) 化示範區外籍高層次人才永居權申請綠色通道服務點,為(wei) 嘉善企業(ye) 引進海外高端人才提供便利。
“經濟是肌體(ti) ,金融是血脈,兩(liang) 者共生共榮。”金融血脈通,增長才有力。2022年,嘉興(xing) 作為(wei) 全國唯一的地級市入選全國首個(ge) 跨省域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積極推進長三角(嘉興(xing) )科創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全力打造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和科創金融一體(ti) 化服務基地。成功發行全國首單“長三角一體(ti) 化雙創債(zhai) ”,創新打造債(zhai) 券資金參與(yu) 股權投資的“投融資雙循環模式”,打通了國有企業(ye) 參與(yu) 科創金融服務和投資的有效途徑。
從(cong) 政策協同、資源共享到加快要素流動,嘉興(xing) 科技創新正加快邁入一體(ti) 化創新和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的新階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