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養創新後備人才(新論)
立足基礎教育階段,以高水平的創新教育助力教育強國建設,培厚青少年人才成長沃土
青少年時期是發現興(xing) 趣、樹立誌向的關(guan) 鍵階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基礎教育既要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也要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xing) 趣,培養(yang) 其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
選拔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作為(wei) 創新後備人才培養(yang) ,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有利於(yu) 更好培養(yang) 創新人才、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在基礎教育階段,應充分尊重青少年身心成長規律,精心嗬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wei) 他們(men) 未來的學習(xi) 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助力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成長為(wei) 科技創新的有生力量。
豐(feng) 富場景,培養(yang) 學生勇於(yu) 探索的科研誌趣。培養(yang) 創新人才,需要以開啟心智、激發興(xing) 趣為(wei) 起點。在創新人才成長的初期,以一係列有內(nei) 容、有趣味、具有開放性的課程和活動吸引其參與(yu) 、叩開其心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要求課堂不能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傳(chuan) 統的教室,還須拓展更多場景。比如,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與(yu) 國外高中展開合作,成立研究實驗室,搭建麵向全體(ti) 學生、全天候開放的創客空間;與(yu) 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ye) 建立良好合作關(guan) 係,引導學生走進實驗室、企業(ye) 辦公室開展課題研究,從(cong) 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高質量的課程和活動,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創新,增強了學生探索未知的信心和勇氣。
尊重差異,構建高質量課程體(ti) 係,有針對性地培養(yang) 人才。孩子的成長過程、性格特點難免有差異,中學階段正是學生發現自我、開發潛能的重要時期。針對個(ge) 體(ti) 差異,因材施教是成功培養(yang) 創新後備人才的關(guan) 鍵。比如,通過課程設計,構建柔性靈活、多維立體(ti) 的高質量課程體(ti) 係,開展差異化教學。再比如,可與(yu) 合作高校共同構建科學的創新課程體(ti) 係,為(wei) 參與(yu) 創新課程的孩子量身定製培養(yang) 計劃,既打牢基礎性課程的地基,又以創新課程為(wei) 孩子“鍛造長板”,讓孩子在其感興(xing) 趣和有特長的領域取得更大進步。
打造環境,激發師生主動創新的持久動力。不斷優(you) 化製度和文化環境,才能使學校成為(wei) 培養(yang) 創新後備人才的沃土,釋放廣大學生的創新潛能。比如,製定詳細的規章製度,為(wei) 創新課程和相關(guan) 活動提供時間、場地、器材、經費、人員等保障。有條件的學校還可聘請專(zhuan) 職科技教師、提高實驗室管理教師待遇等,調動師生共同參與(yu) 科研的積極性。同時,還可通過鼓勵學生成立科技社團等方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自我管理、自主學習(xi) 、自主研究的能力,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建立健全層次分明、職責明確的管理體(ti) 製,將有效促進學校創新教育可持續發展,更好保障各類科技創新活動有序進行。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立足基礎教育階段,以高水平的創新教育助力教育強國建設,培厚青少年人才成長沃土,定能為(wei) 我國創新發展培養(yang) 造就更多更優(you) 秀的後備人才,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的人才根基。
(作者為(wei)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