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沸騰實驗室”激發“不竭能量場”(現場評論)
在整體(ti) 製度框架之下進行靈活的機製和模式創新,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盤活存量資源,達到一子落而全盤活的效果
最大的場館用來藏書(shu) ,最好的場所用以讀書(shu) ,最好的創意留給文化——走進湖北省武漢市東(dong) 西湖區圖書(shu) 館,便能感受到濃鬱的文化氣息。沿竹林小徑蜿蜒而上,巨型圖書(shu) 牆躍入眼簾。藏書(shu) 量45萬(wan) 冊(ce) ,設24小時借閱區,開放視聽欣賞室、古籍地方文獻區,還可在竹下閱讀,到此自習(xi) ,頗有現代版“獨坐幽篁”之感,也讓人切身體(ti) 會(hui) 到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
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是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內(nei) 容,而服務品質往往體(ti) 現在細節裏。東(dong) 西湖區圖書(shu) 館每張桌子上都有電源插座,方便讀者學習(xi) 使用;如果對安靜有著極致要求,還可以到靜音室獨自學習(xi) 。早上開館時間一到,很多讀者蜂擁而入,解說員自豪地說“如果在暑期還要搶位置”。基層圖書(shu) 館成為(wei) 學習(xi) 知識、傳(chuan) 播文化的優(you) 質公共空間,彰顯優(you) 質文化服務不斷向基層延伸,也體(ti) 現著當地政府服務意識、治理能力不斷增強。
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不僅(jin) 體(ti) 現在公共服務,也折射於(yu) 科學規劃。武漢臨(lin) 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dong) 西湖區),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yu) 創新基地從(cong) 幾年前的一片荒原拔地而起,“北邊是產(chan) 、南邊是城”的規劃已經初見雛形。武漢大學與(yu) 華中科技大學的網安學院比肩而立,多家互聯網企業(ye) 入駐,人才培養(yang) 、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生態正在形成。為(wei) 了引進企業(ye) 和人才,當地政府還引入了優(you) 質的教育和醫療資源,暢通落戶政策,解決(jue) 人才後顧之憂。產(chan) 城結合、整體(ti) 規劃,然後一張藍圖繪到底,用“繡花功夫”將宏大藍圖逐步變為(wei) 現實,“規劃賦能”讓經濟社會(hui) 發展更具有可持續性。
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需要在整體(ti) 製度框架之下進行靈活的機製和模式創新,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盤活存量資源,達到一子落而全盤活的效果。在武漢市蔡甸區,有一個(ge) 賞花的地方“花博匯”。遠遠望去,村民原有房屋改造的各色建築錯落有致。在這裏,企業(ye) 打造城市後花園、農(nong) 場,吸引市民前來體(ti) 驗,探索可持續盈利模式;農(nong) 民既賺勞務工資,又收資產(chan) 分紅,收入水平大幅提升;政府則為(wei) 土地流轉提供完善監管,努力推動城市增綠、生活增彩、農(nong) 民增收的多方共贏。
今天,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數字化成為(wei) 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武漢市江夏區通過AI賦能、智慧運營,將汙水處理廠與(yu) 城市管網同步建設,運用管網上的傳(chuan) 感器,可以實時監測城市汙水管網運行壓力和流量,確保汙水處理係統安全運行。漢陽區融媒體(ti) 中心,將政府政策傳(chuan) 遞到百姓“手中”,又將百姓訴求及時反饋,數字化傳(chuan) 播為(wei) 黨(dang) 心民意同頻共振搭建起無形之橋,打通聯係群眾(zhong) 的“最後一米”。
武漢市各地的實踐表明,基層探索是沸騰的實驗室,幹部群眾(zhong) 創新是不竭的能量場。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用優(you) 質服務提升民生福祉,用製度創新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就能為(wei)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作者為(wei) 本報評論部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31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