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嘉興持續擦亮“分類在嘉”品牌

發布時間:2023-11-03 10:40:00來源: 嘉興日報

  生活垃圾分類牽民生、連文明,是“關(guan) 鍵小事”更是“生態大事”。11月2日下午,嘉興(xing) 召開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部署推進會(hui) ,查找目前存在的問題,爭(zheng) 取在全國、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爭(zheng) 先進位。

  2017年,嘉興(xing) 全麵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通過撤桶並點、設立“綠色賬戶”、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等舉(ju) 措,打造了“1+X”分類投放模式,形成了“分類在嘉”品牌。自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嘉興(xing) 在住建部開展的全國垃圾分類工作評估中連續7個(ge) 季度位居全國中等城市前3位;2020年至2022年連續3年榮獲“浙江省生活垃圾治理優(you) 秀設區市”稱號。

  如何讓垃圾分類這一“新風尚”成為(wei) 老百姓生活的“新常態”?嘉興(xing) 不少地方因地製宜解鎖“密碼”,將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嘉興(xing) 平湖市首創“CJ-3122”居民小區分類投放建管新模式,分類準確率提升至95%;桐鄉(xiang) 市聚焦全閉環生鮮處置,打造“酵素工廠”,實現生鮮垃圾製作酵素產(chan) 業(ye) 化,帶動13.2萬(wan) 人次群眾(zhong) 參與(yu) 酵素製作,生產(chan) 酵素原液1720噸;秀洲區在全市首創工業(ye) 園區“1+1+16+X”分類模式,還開工建設嘉興(xing) 首個(ge) “多網融合”城鄉(xiang) 環衛綜合體(ti) 項目……

  如今,借助數字化的力量,嘉興(xing) 的垃圾分類工作更加便民惠民。在實現了“機器換人”的小區,每天,居民提著垃圾來到小區的垃圾分類智能投放站,自動感應、自動稱重,居民隻要根據人工智能的實時引導,就可以正確完成垃圾投放。垃圾分類數字化,這樣的場景在嘉興(xing) 越來越常見。“現在這個(ge) 垃圾分類智能投放站比以前的垃圾房大多了,還有人工智能,我們(men) 投放垃圾更便捷、準確了。”市民沈雨說。

  數字化並不隻在垃圾分類的前端應用,嘉興(xing) 提升數字化監管能力,重點打造源頭精準智控、收集轉運全流程監管、群眾(zhong) 掌上服務等應用場景,深化與(yu) 焚燒廠煙氣在線監測、飛灰處置等多跨協同,發揮信息化監管平台的輔助決(jue) 策作用。此外,嘉興(xing) 還發揮數字賦能作用,變傳(chuan) 統收運為(wei) 定時定車“公交式”收運,大大提升了垃圾分類收運服務水平。“我們(men) 調整完善城鄉(xiang) 生活垃圾收運體(ti) 係,督促指導各地製定分類運輸能力平衡表,重點提升易腐垃圾運輸能力,優(you) 化調整運輸頻次、時間和線路,提高運輸效率,做到分類運輸、線路清晰、日產(chan) 日清。”嘉興(xing) 市分類辦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拿上家裏積攢的可回收物,帶上積分卡,嘉興(xing) 的老百姓對垃圾收運已經熟門熟路了。從(cong) “隨手扔”到“隨手分”,老百姓的參與(yu) 是垃圾分類工作順利推進的關(guan) 鍵。嘉興(xing) 將可回收物綠色回收利用納入垃圾分類信息化監管平台,實行“一高一低”積分兌(dui) 換機製,一鍵兌(dui) 換積分。數據顯示,目前共有41.11萬(wan) 戶家庭參與(yu) ,積分金額累計達8576.58萬(wan) 元。

  目前,在嘉興(xing) 的大街小巷、社區村莊、單位機關(guan) 、學校工廠,垃圾分類理念已深入人心。嘉興(xing) 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經實現3個(ge) 全覆蓋:全市2604個(ge) 居民小區實現“1+X”分類投放模式全覆蓋,實現1867條商業(ye) 街道路沿線定時定車收運全覆蓋,實施非居民差別化計量收費縣(市、區)全覆蓋。

  接下來,嘉興(xing) 將提高治理水平,全麵落實《嘉興(xing) 市完善基層綜合治理體(ti) 係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實施方案》,為(wei) 實現生活垃圾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基礎;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路徑創新,發揮誌願者、人民群眾(zhong) 、行業(ye) 部門的力量,協同推進。“我們(men) 將以打造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為(wei) 引領,推動垃圾分類成為(wei) 低碳生活新時尚,分類成效繼續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奮力譜寫(xie) 新時代生活垃圾現代化治理新篇章,持續做好‘垃圾分類看嘉興(xing) ’,擦亮‘分類在嘉’品牌。”嘉興(xing) 市分類辦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