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科技館老館正式閉館!新館可預約參觀
“安徽省科技館老館自即日起閉館”!11月2日,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位於(yu) 合肥高新區天樂(le) 路上的安徽省科技館老館,該館大門緊閉,並張貼著一張閉館公告,宣告陪伴著市民朋友們(men) 24年的安徽省科技館老館正式退出。
與(yu) 此同時,經過前期的壓力測試,位於(yu) 濱湖新區的安徽省科技館新館開放試運行,本周末起為(wei) 第三周試運行,正式開館時間將以官方發布為(wei) 準。
承載著青春記憶的老館正式閉館
位於(yu) 合肥高新區天樂(le) 路上的標誌性建築“三角樓”科技館,是許多人學生時代必“打卡”的地方,曾給很多合肥人留下美好的回憶。1999年9月28日,安徽省科技館老館正式開館,彼時,全國第一輛科普大篷車從(cong) 這裏駛出,常年堅持義(yi) 務講解,舉(ju) 行科普講座。
在陪伴大家24年的時間裏,省科技館老館先後被評為(wei)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全國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培訓基地等。24年來,“蒲公英科學營”“科技館裏說科學”等館內(nei) 館外、線上線下各類科普活動累計服務公眾(zhong) 超千萬(wan) 人次;多個(ge) 展品榮獲研發領域“首”字稱號,為(wei) 中國科協,中國科技館和其他40餘(yu) 家兄弟科技館研製展品共計3300餘(yu) 件。
“還記得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去老館,當時小學學校組織春遊去的,後來自己有了孩子,也喜歡帶孩子去科技館參觀,真的滿滿的回憶。”聽到安徽省科技館老館要閉館的消息後,市民陳女士發生感慨。市民李女士在聽到閉館消息後,感慨十分舍不得,“幾乎每周末都會(hui) 帶娃先去大蜀山,去天樂(le) 公園喂鴿子,再去省科技館,陪伴了我和孩子五六年了,好舍不得啊。”
老館暫無新規劃,需等相關(guan) 部門通知
11月2日,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了位於(yu) 合肥高新區天樂(le) 路上的安徽省科技館老館,場館大門緊閉,一張紅色的閉館公告擺放在門前。“今天開始正式閉館了,科技館的工作人員也已經都去濱湖區的新館了,目前這裏隻有幾位值班的工作人員。”科技館老館物業(ye) 管理員告訴記者。
走進“三角樓”大廳內(nei) ,記者看到還擺放著9月底張貼的“廚房裏的科學”活動信息。另一側(ce) 還擺放著“相逢二四載 奮進新征程”安徽省科技館開放24周年特別活動海報。往裏麵走,另一側(ce) 的科學秀場和機器人表演舞台還有部分設施,但可移動的設備已經基本清空,整個(ge) 場館一樓燈光關(guan) 閉。
“我也是聽說老館要閉館了,今天特意帶孩子過來合個(ge) 影留念一下。”記者在老館內(nei) 還遇到了兩(liang) 位想要參觀的市民朋友,“不知道以後老館會(hui) 用來幹什麽(me) ,能不能改造成其他適合孩子課外活動的地方?”
記者帶著市民的疑問詢問了科技館老館的物業(ye) 人員,其表示過幾天這裏的物業(ye) 服務將正式終止,未來場地將交還給相關(guan) 部門接管。當天下午,安徽省科技館工作人員表示,老館永久閉館,至於(yu) 老館下一步有何規劃還要等相關(guan) 部門通知。
9個(ge) 常設展廳 科普人群覆蓋全年齡段
11月2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了位於(yu) 合肥市濱湖新區環湖北路與(yu) 香港路交口的安徽省科技館新館。
走進新館一樓,一個(ge) 巨大的球屏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是由將近1300塊LED球形透明屏幕組成的,內(nei) 部是一個(ge) 球幕影院,二樓有入口可以進去。”新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球屏就是球幕影院的外殼,日常呈現出點亮的狀態,直徑為(wei) 28.5米,是目前國內(nei) 最大的室內(nei) LED球形透明屏。球屏的對麵則是安徽省科技館新館的IP形象——奇奇,麵部為(wei) LED柔性屏幕,可以進行一些動態表情的演繹。
據了解,安徽省科技館新館共設置9個(ge) 常設展廳、1個(ge) 科學秀場、1個(ge) 臨(lin) 時展廳,展品總數627個(ge) ,常設展廳麵積約1.7萬(wan) 平方米。一樓設置了科學征程、科技強國兩(liang) 個(ge) 主題展廳,二樓設置減碳之路、健康之本、童趣樂(le) 園三大展廳,三樓設置天地探秘、數字探夢、量子探微、科創探趣四大展廳,科普人群覆蓋全年齡段。
新展品體(ti) 驗感十足 也有一些“老物件”
在一樓的科學征程展廳,記者看到了兩(liang) 輛各具特色的自行車,其中一台可以進行360度的運動,另一台則是方輪自行車。“在大家的認知中,自行車的輪子都是圓形的,其實方輪自行車也可以在特定的路麵上運動。”工作人員表示,這樣的展品通過互動體(ti) 驗的形式,拓寬了觀眾(zhong) 的知識麵,具有很好的科普效果。
龍卷風是什麽(me) 樣的?許多人隻在網絡上見過一些影像,而在新館的龍卷風演示區域,你隻需要按下按鈕,就能零距離看到具象的龍卷風。原來,這個(ge) 裝置的底部是霧化器,上方有排風扇,在側(ce) 風的壓力下,可以逐漸形成龍卷風。此外,該展廳內(nei) 還有世界上第一台內(nei) 燃汽車奔馳一號、愛迪生燈泡實驗、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等展品。
隨後,記者來到科技強國展廳,在這個(ge) 展廳內(nei) ,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贈予的鷹擊—6反艦導彈被放在了顯著的位置。“這是一枚已經退役的鷹擊—6反艦導彈,原本是在老館展出的,新館建成後就運了過來。”該工作人員表示,鷹擊—6反艦導彈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反艦導彈,具有射程遠、命中率高等特點,也是大國實力的彰顯。此外,新館內(nei) 還有一些展品來自老館,但屬這個(ge) 展品最有代表性。
本周末開始第三周試運行
“水的旅行”,通過遊戲互動,讓孩子們(men) 感受水的千姿百態;“小螞蟻大力量”,以繪本的形式滿足孩子們(men) 對世界的好奇;“消失的夥(huo) 伴”,展示了目前地球上已知滅絕的動植物模型……二樓的童趣樂(le) 園展廳是小觀眾(zhong) 們(men) 最愛的區域,通過寓教於(yu) 樂(le) 的形式,讓他們(men) 了解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隨後,記者來到了三樓,在天地探秘展廳看到了“天和”核心艙模型。“我們(men) 可以進入到模型內(nei) 部,了解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環境,這裏是衛生間,這裏是休息的地方。”該工作人員介紹說,“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發射的首個(ge) 艙段,也是整個(ge) 空間站的核心樞紐,能夠聯通各個(ge) 飛行器,助力空間站成功建造,構築浩瀚蒼穹中的“太空家園”。
“這塊區域是展示的是量子科技在生活方麵的一些應用。”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9年12月30日,全球首個(ge) 小型化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麵站在濟南與(yu)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完成星地對接。在安徽省科技館新館樓頂,也有同樣的一台小型量子衛星地麵站,在條件允許的夜晚可以與(yu) “墨子號”進行實時對接,獲取真實的量子密鑰。
據了解,新館的各展區十分注重將科學與(yu) 藝術融合,關(guan) 注公眾(zhong) 體(ti) 驗感,讓公眾(zhong) 在體(ti) 驗科學樂(le) 趣的同時,盡享科學藝術融合之美。今年10月22日起,安徽省科技館新館每周六、周日、周一開放試運行,本周末起為(wei) 第三周試運行,正式開館時間將以官方發布為(wei) 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