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內蒙古積極探索新能源消納新路徑

發布時間:2023-11-07 15:30: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新能源供給消納能力。內(nei) 蒙古是“風光”大區,是國家重要能源基地,近年來隨著風光大基地的陸續並網投產(chan) ,電網消納和調度運行承受的壓力隨之陡增。麵向內(nei) 蒙古新能源“兩(liang) 率先”“兩(liang) 超過”發展目標,“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ge) 籃子裏”成為(wei) 普遍共識,對此,剛剛出台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促進條例》明確提出,推進新能源多元化場景應用,通過市場化消納新能源方式,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

  自治區科技廳認真落實中央和自治區決(jue) 策部署,以“科技興(xing) 蒙”行動為(wei) 統領,聚焦市場化新能源高效消納路徑與(yu) 關(guan) 鍵技術難題,持續加大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一批重點科技示範項目相繼取得階段性進展,為(wei) 內(nei) 蒙古探索新能源消納新路徑提供科技支撐。

  飛輪儲(chu) 能 特定場景保供應

  不久前,由中海油新能源二連浩特風電有限公司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單位共同實施的自治區科技重大專(zhuan) 項“MW級飛輪儲(chu) 能關(guan) 鍵技術研究”項目傳(chuan) 來好消息,該項目示範工程“‘飛輪儲(chu) 能+鋰電混合儲(chu) 能’新能源場站調頻應用”在二連浩特市成功並網,3台1MW級飛輪陣列協同控製與(yu) 3MW鋰電組成混合儲(chu) 能係統,為(wei) 二連浩特市99MW的風電場提供調頻輔助服務支持。

  項目負責人魏曉鋼介紹說:“飛輪儲(chu) 能是利用低摩擦環境中高速旋轉的轉子來存儲(chu) 能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電能加速飛輪,將電能轉化為(wei) 機械能儲(chu) 存起來。當需要用電時,飛輪帶動發電機組,再將機械能轉化為(wei) 電能。”

  據介紹,飛輪儲(chu) 能功率密度比較高,啟動速度比較快,對於(yu) 一些特定場景非常實用。如遇數據中心突然斷電,為(wei) 避免數據丟(diu) 失,就需要儲(chu) 能係統快速響應啟動。

  2020年以來,技術團隊針對飛輪儲(chu) 能涉及的力學、電磁學、熱學、電力係統和控製等多學科交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突破大儲(chu) 能量高強鋼及複合材料轉子設計製造、大容量高速永磁電動發電機低損耗設計、高效率大容量變流器及其充放電控製、高可靠大承載磁軸承及其控製、飛輪儲(chu) 能磁——電——熱——機多子係統集成、飛輪儲(chu) 能陣列協調控製、飛輪儲(chu) 能陣列參與(yu) 電網高頻次一次調頻控製等關(guan) 鍵技術。其中,真空中大功率高速電動發電機、飛輪儲(chu) 能高頻次充放電控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專(zhuan) 家表示,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波動特性給電網的頻率穩定性和供電可靠性帶來了極大挑戰,飛輪儲(chu) 能在電網中的廣泛應用可解決(jue) 電化學儲(chu) 能麵臨(lin) 的影響環境問題和充放電次數限製難題,大大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及新能源消納比例。

  固體(ti) 儲(chu) 能 高效儲(chu) 熱促減排

  供暖季來臨(lin) ,在赤峰市黨(dang) 政綜合樓,7.5萬(wan) 平米的辦公場所已完成供熱改造,今年全部采用自治區“科技興(xing) 蒙”專(zhuan) 項研發的“大型高效節能環保型儲(chu) 熱係統”進行供暖。該係統的核心是高壓固體(ti) 儲(chu) 能技術,就是將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量轉化成熱能高密度存儲(chu) 起來,以熱水、熱風、蒸汽及導熱油等形式輸出,用於(yu) 建築供暖、工業(ye) 蒸汽、產(chan) 品烘幹、移動熱源、電網調峰等領域。

  當前,我國北方主要的供熱方式依賴以燃煤熱電聯產(chan) 為(wei) 主的大中型集中供熱係統,存在化石能源熱源占比高、管網係統規模大、熱力平衡調節困難以及供熱過量等問題。在雙碳戰略背景下,必須創新供熱用能方式,構建安全、低碳、清潔、高效、智慧、經濟的供熱係統。為(wei) 此,2020年自治區科技廳設立“科技興(xing) 蒙”專(zhuan) 項,支持赤峰暖捷新型建材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開展以新能源電力消納為(wei) 路徑的高壓固體(ti) 儲(chu) 能供熱係統研發。

  項目實施以來,研究團隊先後突破了“高效儲(chu) 熱材料製備”“遠端雲(yun) 控智能係統”“新型相變儲(chu) 熱材料及清潔供暖”等關(guan) 鍵技術,在此基礎上建成穀電固體(ti) 儲(chu) 能技術研發中心和遠程控製指揮中心,形成新型儲(chu) 熱材料設備與(yu) 智能控製係統的集成與(yu) 示範,其標誌性成果“大型高效節能環保型儲(chu) 熱係統”實現了10KV及以上電壓直接接入、電熱轉換率達到97.5%、24小時靜態熱損不超過2%。

  “通過固體(ti) 儲(chu) 能儲(chu) 熱技術,我們(men) 將夜間100%新能源配比的穀電直接轉化成熱能,通過熱量存儲(chu) 進行集中或分布式供熱。”項目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項目成果已在冬奧會(hui) 媒體(ti) 轉播中心成功運用,並推廣到赤峰市有關(guan) 公共機構、大型廠礦企業(ye) ,以及二連浩特市等地區。赤峰市黨(dang) 政綜合樓項目采用高壓固體(ti) 儲(chu) 能供暖機組供暖、製冷雙係統運行,年消納新能源電量約1500萬(wan) 千瓦,預計采暖期內(nei) 能夠節省標煤2653.6噸,有效減排二氧化碳7058噸。赤峰市紅山花卉市場5萬(wan) 平米場地采用此供熱係統供暖,並采用供熱係統實現遠程監控、恒溫供暖、精準用能,預計每年可消納新能源電量約532.98萬(wan) 千瓦,減少燃煤1776.6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725.76噸。此外,針對大型風力發電場剩餘(yu) 電量難以上網的特點,項目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大光頂子旅遊小鎮進行了成果應用示範,將附近匯風新能源電廠過剩的電量進行存儲(chu) ,用於(yu) 旅遊小鎮供暖,風、光電力年消納約1077萬(wan) 千瓦,平均每年減少燃煤3590噸,減少碳排放9549.4噸。

  車網互動 能源消納新樣板

  自治區黨(dang) 政辦公區內(nei) ,一排排光伏組件搭建的電動汽車充放電停車場格外吸睛。這是自治區首批“雙碳”科技創新重大示範工程“規模化電動汽車充放電與(yu) 電網多層級互動技術研究和應用示範”項目打造的光儲(chu) 充放示範場景。

  該項目由內(nei) 蒙古電力集團牽頭“揭榜”,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內(nei) 蒙古工業(ye) 大學等8家單位聯合實施,聚焦規模化電動汽車充放電與(yu) 電網多層級互動這一關(guan) 鍵科學問題,沿“機理揭示——係統建模——優(you) 化調控——平台示範”主線開展科研攻關(guan) ,積極構建規模化電動汽車充放電與(yu) 電網多層級互動集成技術體(ti) 係,並以內(nei) 蒙古地區為(wei) 依托,實現示範工程驗證核心難題,為(wei) 新型電力係統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光儲(chu) 充放示範場站融合了變電、配電、光伏、儲(chu) 能、V2G充放電以及整套能量管理係統,其中,光伏係統由120塊575瓦的高效單晶矽單麵發電組件組成,總裝機量達到69千瓦,依照呼和浩特地區的光照條件,實現平均日發電量300度左右,年發電量可達10.9萬(wan) 度,相當於(yu) 年節約標準煤35噸,減排二氧化碳92噸、二氧化硫3噸、氮氧化物1噸,節油(汽油)4.36萬(wan) 升。

  儲(chu) 能係統由22個(ge) 電池模組串聯而成,儲(chu) 能容量202千瓦時,可以起到降低用能成本的作用。用電高峰時儲(chu) 能放電讓企業(ye) 使用儲(chu) 能存電,減少高峰時段在電網取電,用電低穀時使用電網低電價(jia) 對儲(chu) 能進行充電,實現周期循環。

  微網能量管理係統是一套智能化程度高、安全性高、擴展性強的微電網運行監控與(yu) 優(you) 化分析管理係統,既能滿足分布式新能源微網就地電力安全生產(chan) 與(yu) 消費的需求,又能滿足多能源經濟運行的要求。通過對微網係統進行數據采集、優(you) 化分析、監視控製,實現數據存儲(chu) 、異常報警,保證微網安全平穩運行。同時結合發電和用電預測功能,實現微網內(nei) 發用電的優(you) 化調度,通過優(you) 化運行與(yu) 變壓器需量控製等策略,提高微網係統收益。

  場站采取分體(ti) 式群充技術,新能源汽車通過超大功率液冷充電終端、快充終端、V2G雙向充放電終端、小功率直流慢充終端、7kW交流單樁等各種充電產(chan) 品進行充電,滿足市麵上大多數新能源車型的充電需求。

  整個(ge) 場站的光儲(chu) 充放係統可以有效實現充電站的低碳、智能以及多能互補。光伏大發時,係統既可以提供充電使用,又可以把餘(yu) 電存儲(chu) 到儲(chu) 能係統中;光伏發電小於(yu) 用電量時,由電網補充電力或由儲(chu) 能及電動汽車V2G技術進行放電;區域電網出現負荷壓力時,係統可以通過充電調度、儲(chu) 能管理實現最大程度降負荷運行,或反補電網形成虛擬電廠,並從(cong) 電網獲取服務收益,對於(yu) 提高新能源消納水平,促進交通減排、能源減排,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yi) 。

  當前,內(nei) 蒙古正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內(nei) 蒙古時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全麵建設好國家重要能源基地,舉(ju) 全區之力推進新能源倍增行動。以此為(wei) 引領,內(nei) 蒙古科技工作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兩(liang) 個(ge) 率先”“兩(liang) 個(ge) 超過”發展目標,堅持以“科技興(xing) 蒙”行動為(wei) 統領,做好“新能源+”這篇大文章,著力解決(jue) 新能源高效、穩定和低成本利用的瓶頸問題,以先進技術成果拓展新能源應用場景,擴大新能源消納空間,為(wei) 推動國家重要能源與(yu) 戰略資源基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速轉型提供科技支撐。(記者 及慶玲)

  (本文配圖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