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科創平台 集聚創新資源(科技視點)
桑蠶絲(si) 、化纖絲(si) 、玻纖絲(si) ,這是浙江桐鄉(xiang) 市曾經支撐工業(ye) 發展的“三根絲(si) ”,“牽”起桐鄉(xiang) 工業(ye) 經濟的半壁江山。
如今,依靠科技賦能、創新驅動,“三根絲(si) ”正在“裂變”為(wei) 數字經濟引領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今年5月,桐鄉(xiang) 市入選第二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近3年來,桐鄉(xiang) 高新技術企業(ye) 數從(cong) 410家增加到604家,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支出額從(cong) 29.23億(yi) 元提高到39.3億(yi) 元,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從(cong) 188.48億(yi) 元提高到317.68億(yi) 元,推動GDP年均增長4%。
創新動力從(cong) 何而來?創新平台如何搭建?怎樣引才、留才,打造良好創新生態?記者近日在桐鄉(xiang) 進行了實地采訪。
搭建高水平創新平台,促進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
走進桐鄉(xiang) 的烏(wu) 鎮實驗室,數台大型專(zhuan) 業(ye) 科研儀(yi) 器設備運轉有序,從(cong) 清華大學等院校引進的科研團隊正在緊張攻關(guan) 。
檢測著剛生產(chan) 出來的薄膜樣品,新型功能複合材料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員潘家雨告訴記者,隨著新能源汽車、先進電磁能裝備等領域的發展,要求先進電子材料和器件能夠在高溫條件下穩定運行,實驗室正在進行的新型高端電容器用耐高溫電介質薄膜項目,有望破解這一難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烏(wu) 鎮實驗室首任主任、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周濟介紹,作為(wei) 桐鄉(xiang) 市打造的首個(ge) 重大戰略科創平台,烏(wu) 鎮實驗室由政府、高校以及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共同發起建設。成立兩(liang) 年多來,實驗室堅持麵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主戰場,立足桐鄉(xiang) 新材料產(chan) 業(ye) 規模優(you) 勢,吸引多名頂尖人才入駐,在前沿材料領域開展多項高端應用研究、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和創新成果轉化。
“烏(wu) 鎮實驗室在材料學領域有著深厚的研究積澱,與(yu) 企業(ye) 的應用型研發正好形成互補。”浙江中澤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負責人劉沂鬆說。
烏(wu) 鎮實驗室的發展是桐鄉(xiang) 推進重要創新平台建設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桐鄉(xiang) 市將創新平台建設作為(wei) 科技創新的重要抓手,瞄準新材料和數字經濟兩(liang) 條賽道,通過平台集聚高層次人才、促進區域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
在桐鄉(xiang) 市委書(shu) 記於(yu) 會(hui) 遊看來,創新發展是桐鄉(xiang) 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區域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一招,“桐鄉(xiang) 作為(wei) 工業(ye) 強市、市場強市,過去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要素驅動。邁上新征程,必須把科技和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讓科技這個(ge) 關(guan) 鍵變量發揮出最大能量、轉化為(wei) 最大增量。”
桐鄉(xiang) 市科技局局長範忠偉(wei) 介紹,桐鄉(xiang) 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所大院名校服務一條產(chan) 業(ye) 鏈”的平台創新模式,與(yu) 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深耕,建成校(院)地合作產(chan) 業(ye) 研究院8家、校企合作科研平台176家,著力構建“平台共建、技術共研、資源共享”的產(chan) 學研合作機製。
聚焦產(chan) 業(ye) 抓創新,夯實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
“大企業(ye) 頂天立地,中小企業(ye) 鋪天蓋地”,這是桐鄉(xiang) 經濟的一個(ge) 鮮明特色。推動全域創新,桐鄉(xiang) 聚焦主導產(chan) 業(ye) ,進一步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
加強科技企業(ye) 培育,對新認定的省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省科技小巨人企業(ye) ,分別給予100萬(wan) 元、50萬(wan) 元的獎勵;支持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最高給予200萬(wan) 元的獎勵;推進企業(ye) 研發機構建設,對國家級重大研發平台給予最高3000萬(wan) 元的綜合支持……一係列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讓企業(ye) 在創新上更舍得投入、更有底氣。
創新是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在桐鄉(xiang) 已成為(wei) 共識。
在桐鄉(xiang) 經濟開發區的哪吒汽車桐鄉(xiang) 全生態智慧工廠,從(cong) 訂單生成、物料配送到製造執行,全程實現信息化。“科技創新是‘哪吒汽車’銷量增長的動力之源。”合眾(zhong) 新能源汽車相關(guan) 負責人說,“哪吒汽車”累計獲得了2000多項技術專(zhuan) 利。
企業(ye) 創新,龍頭企業(ye) 怎樣發揮主導作用?
桐鄉(xiang) 立足化纖、玻纖、鎳鈷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以百億(yi) 級龍頭企業(ye) 為(wei) 重點,大力推動企業(ye) 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和獨立法人新型研發機構,“一家龍頭企業(ye) 帶動一條創新鏈”模式不斷健全。
走進振石集團華智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召軍(jun) 正和研發人員討論技術細節。作為(wei) 企業(ye) 出資設立的獨立法人新型研發機構,華智研究院在複合材料技術前沿應用上不斷開拓創新。“我們(men) 研發的一種新型材料光伏邊框,可以替代原有的高耗能鋁合金材料,降本減碳效果明顯。”劉召軍(jun) 說。
類似的創新比比皆是。目前,桐鄉(xiang) 依托龍頭企業(ye) 建設獨立法人新型研發機構7家,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中小企業(ye) 協同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不斷融合。
打造創新生態,築起創新高地
“這是我的新身份證,我已經成為(wei) 桐鄉(xiang) 人了。”在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90後科研人員徐雲(yun) 飛展示身份證上的桐鄉(xiang) 地址。
墨卓生物是一家年輕的科技公司,主要從(cong) 事單細胞技術科研工具開發。從(cong) 創始人到研發團隊,他們(men) 大多畢業(ye) 於(yu) 國內(nei) 外名校,如今紮根桐鄉(xiang) ,是什麽(me) 吸引了他們(men) ?
“桐鄉(xiang) 既有區位優(you) 勢,又是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永久會(hui) 址,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都很好,各種引才留才的政策也是誠意滿滿,這些都很打動我。”徐雲(yun) 飛說。作為(wei) 初創型科技企業(ye) ,墨卓生物不僅(jin) 享受了科研經費補助和創新券等政策扶持,更受益於(yu) 桐鄉(xiang) 的創新生態圈。“企業(ye) 旁邊就是提供超強算力的‘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對我們(men) 開展生物信息分析方麵的科研來說非常便利。”
與(yu) 墨卓生物一牆之隔,就是今年6月順利通過驗收的國家超級計算烏(wu) 鎮中心。範忠偉(wei) 介紹,未來,桐鄉(xiang) 將以超算中心為(wei) 依托,為(we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打造良好創新生態,厚植人才成長沃土,方能引才留才,築起創新高地。
依托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永久舉(ju) 辦地的優(you) 勢,桐鄉(xiang) 擦亮“烏(wu) 鎮”品牌,打造“烏(wu) 鎮創”“烏(wu) 鎮孵”“烏(wu) 鎮演”等係列創新品牌,在技術創新、企業(ye) 孵化、科技金融、成果交易等方麵持續發力,進一步優(you) 化桐鄉(xiang) 的創新生態。
於(yu) 會(hui) 遊表示,將繼續強化科技對產(chan) 業(ye) 的支撐能力,激發企業(ye) 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快推動形成企業(ye) 敢幹、研發人員敢首創、政府敢支持的全域創新氛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