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區公開50項便民惠民舉措 全區推行“足不出村”辦政務
人民網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董兆瑞)11月7日,懷柔區司法局召開“十四五”時期法治政府建設便民惠民舉(ju) 措新聞發布會(hui) 。記者了解到,懷柔區以清單的形式向社會(hui) 公開了50項舉(ju) 措,涵蓋政務服務類、行政決(jue) 策類、行政執法類和公共法律服務類事項。
清單在懷柔區人民政府官方網站通知公告欄目對外公示,集成每一項舉(ju) 措的名稱、主要服務內(nei) 容,以及具體(ti) 服務方式,方便廣大市民群眾(zhong) 通過“一張表”,清楚掌握服務事項“有哪些、在哪查、在哪辦、找誰辦”。
“足不出村”辦政務覆蓋全區 建立“代辦員”辦事隊伍
在政務服務領域,懷柔區推出了政務服務隻進“一門”、“足不出村”辦政務等便民舉(ju) 措。懷柔區政務服務管理局協調管理科負責人史豔茹向記者介紹,懷柔區構建了區、鎮、村“1+6+16+319”三級政務服務格局,即1家區級綜合性政務服務中心、6家區級專(zhuan) 業(ye) 大廳(稅務、不動產(chan) 登記、人保、醫保、公安、民政)、16個(ge) 鎮(鄉(xiang) 、街道)政務服務中心和319個(ge) 村(社區)政務服務站。1094項區級事項、1388項鎮街級事項、39項村級事項,100%進駐政府服務中心,服務站,實現“一門”辦理、“一站式”服務。
記者還了解到,針對山區麵積大,農(nong) 村居住人口較多的區域實情,懷柔區因地製宜創設了村級、鎮街級、區級三棒“互動接力”無縫銜接的政務服務代辦模式,建立了覆蓋全區16個(ge) 鎮鄉(xiang) 街道、319個(ge) 社區村,1508名“代辦員”和896名“網辦員”的辦事隊伍,實現社保、民政、殘聯、農(nong) 機等101個(ge) 政務事項“足不出村”辦理。
“有了這支隊伍,村民辦事隻需將相關(guan) 申請材料交給代辦員,代辦員為(wei) 村民提供全程無償(chang) 代辦服務,做好代辦信息采集、材料整理、要件收齊、材料初審、信息核對、提交申請等工作,村民在家等待結果即可,實現了由‘農(nong) 民跑路’到‘代辦替跑’的轉變。”史豔茹解釋說。
全區319個(ge) 社區村全部配備免費法律顧問
在公共法律服務方麵,懷柔區司法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曹宇坤介紹,懷柔區建立了法律谘詢三級實體(ti) 平台服務,實現了村居法律顧問服務全覆蓋、鎮街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全覆蓋,同時推出了法律谘詢熱線服務,建立了法律援助值班律師製度等惠民舉(ju) 措。
其中,懷柔區將公共法律服務引進區政務服務中心,由懷柔區司法局協調支持23名律師輪流全天候值守,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經營中遇到的合同、債(zhai) 務、企業(ye) 規章製度等常見的法律問題,為(wei) 企業(ye) 提供免費法律谘詢、合同審查、代理訴訟、法治體(ti) 檢等“一對一”法律服務,幫助企業(ye) 預防和化解法律風險。此外,全區319個(ge) 村居全部配備法律顧問,免費為(wei) 村居委會(hui) 和群眾(zhong) 提供“顧講詢調訓”法律服務。
“我們(men) 整合律師、公證、調解等各類資源,完善‘一站式’服務,以線上與(yu) 線下結合、三級網絡互補的立體(ti) 化服務,使群眾(zhong) 在家門口甚至不出家門就能獲得專(zhuan) 業(ye) 的法律服務。截至目前,區、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接待谘詢13萬(wan) 餘(yu) 人次,受理法律援助980餘(yu) 件,開展普法宣傳(chuan) 活動3000餘(yu) 場,村居法律顧問走村入戶、提供點對點的‘顧講詢調訓’法律服務1.2萬(wan) 餘(yu) 人次,進一步降低群眾(zhong) 辦事的成本,不斷滿足群眾(zhong) 的法律需求。”曹宇坤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朝陽首家“招聘服務站”亮相六裏屯 提供“家門口”的就業服務
- 應用“梯次遞進 一體調處”工作法 東城區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98.75%
- 第十八屆“舞動北京”群眾舞蹈大賽“歡樂飛颺”舞台舞蹈創作選拔賽舉辦
- 豐台46年老樓將改造煥新顏 居民100%參與老樓原址拆除重建
- 2023年昌平區文化創意大賽決賽收官 12個文創作品脫穎而出
- 朝陽東壩執法隊開展保護古樹名木專項檢查工作
- 豐台區五裏店街道:“合夥行動”助力基層治理提溫度
- 推動全人類共同價值之探尋 “當代世界的價值與文化”2023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
- 人民美術出版社“大紅袍”出版30周年作品展開幕
- 山西下川遺址出土千餘件石製品 豐富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