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新知新覺)

發布時間:2023-11-08 11:23:00來源: 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強調“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精神,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主張敬天保民、仁者愛人,肯定人的價(jia) 值與(yu) 尊嚴(yan) ,形成了以和為(wei) 貴、天下無訟的價(jia) 值追求,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罪責理念,蘊含著十分豐(feng) 富的治理智慧,能夠為(wei) 平安中國建設提供豐(feng) 厚滋養(yang) 。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和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ge) 環節汲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精華,助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在立法上堅持與(yu) 時俱進。“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也具有與(yu) 時俱進的鮮明品格,主張“法與(yu) 時轉則治,治與(yu) 世宜則有功”,為(wei) 與(yu) 時俱進完善相關(guan) 立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注入精神動力。要根據實踐發展需要,對涉及社會(hui) 穩定、社會(hui) 治理的法律法規及時進行修訂完善,使之更加符合我國國情、符合人民意願、符合社會(hui) 治理規律。例如,立足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對人權保障不斷提高的新需求,在立法上更加注重維護人的尊嚴(yan) 和權利,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平安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需要。針對當前違法犯罪活動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新情況,在嚴(yan) 密法網的同時,通過完善規則增強法律對違法犯罪行為(wei) 的教育矯正功能,更好教育感化違法行為(wei) 人。

  在執法上做到寬嚴(yan) 相濟。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崇尚“法必明、令必行”的執法理念,同時形成了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思想,強調不能濫施刑罰,為(wei)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提供了智慧啟迪。要在執法上做到寬嚴(yan) 相濟,對危害社會(hui) 治安的各類違法行為(wei) 依法準確適用行政處罰、行政強製等措施,嚴(yan) 肅追究違法行為(wei) 人的行政法律責任,防止違法行為(wei) 因得不到及時糾治而發展為(wei) 社會(hui) 危害更大的犯罪行為(wei) 。堅持刑法的謙抑性,準確把握罪與(yu) 非罪、輕罪與(yu) 重罪的界限,嚴(yan) 懲嚴(yan) 重犯罪,對較輕犯罪少捕慎訴慎押,最大限度節約執法資源、化解社會(hui) 矛盾、促進社會(hui) 和諧,努力實現案件辦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hui) 效果有機統一。

  在司法上維護公平正義(yi) 。《說文解字》將“法”解為(wei) “平之如水”。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形成了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平等觀念。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要弘揚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堅決(jue) 維護司法公平正義(yi) ,堅持程序正義(yi) 和實體(ti) 正義(yi) 並重,貫徹罪刑法定、疑罪從(cong) 無、證據裁判等原則,依法審理危害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的各類違法犯罪案件,確保案件經得起法律和曆史檢驗。全麵準確落實司法責任製,推進以審判為(wei) 中心的訴訟製度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hui) 主義(yi) 司法製度,有效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每一個(ge) 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yi) 。

  在守法上注重以文化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的德法共治、隆禮重法、明刑弼教、講讀律令等思想,對於(yu) 推進全民守法,引導全體(ti) 人民做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具有重要借鑒意義(yi) 。要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培育和發展植根中華文化沃土、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創新法治宣傳(chuan) 教育內(nei) 容、方法、手段,更好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努力使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為(wei) 全體(ti) 公民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為(wei) 平安中國建設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法學院)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