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縣:博士“組團”送策,為星沙發展“添翼”
博士下沉到縣城,能給地方帶來怎樣的變化?
走訪企業(ye) 170餘(yu) 家,提供技術指導200餘(yu) 次,研究長沙縣高質量發展課題4個(ge) ,促成縣內(nei) 5家企業(ye) 與(yu) 高校達成產(chan) 學研合作7個(ge) ,節約工程造價(jia) 4500萬(wan) 元,招商引資預計投資額超45億(yi) 元……
湖南省長沙縣識才、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留才,組建博士服務團,努力打造政策窪地、人才沃土、創新高地,用真心誠意和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答卷。
傾(qing) 心引才,發揮人才政策的“磁引力”
為(wei) 大力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長沙縣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的人才支撐。
2021年,為(wei) 儲(chu) 備一批高層次專(zhuan) 業(ye) 化黨(dang) 政人才,長沙縣啟動了博士人才招聘工作,麵向全球招賢納士。
2021年9月,多位縣級領導帶隊,分別赴北京、上海、廣州等6座城市的16所高校,開展博士招聘宣講活動,並與(yu) 多家高校就業(ye) 部門對接,線上線下多渠道、廣覆蓋、多形式推送人才引進政策等相關(guan) 信息。
長沙縣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在武漢大學宣講時提到,開放包容的長沙縣求賢若渴,對於(yu) 人才關(guan) 鍵是要確保“引得進、選得準、用得好、留得下”。
人才政策是人才工作的“生命線”,也是吸引人才聚集的“強磁場”。為(wei) 了引進複合型、高學曆、視野開闊的人才,長沙縣既有真心誠意,也有真金白銀。30個(ge) 編製、60萬(wan) 元的生活補貼和10萬(wan) 元的購房補貼,吸引了海內(nei) 外知名高校518名博士踴躍報名。最終26名博士入職,被派駐到縣內(nei) 多個(ge) 部門和單位。
悉心育才,把政策紅利轉化為(wei) 人才優(you) 勢
博士們(men) 擁有不同的學科和專(zhuan) 業(ye) 背景,有學物理學、材料學、金融學、土木工程、農(nong) 學的……如何將專(zhuan) 業(ye) 人才匹配到合適的崗位,讓其借助平台盡快成長起來?這是人才引進和培育需要考慮的問題。
為(wei) 加強對引進博士的培養(yang) 管理,長沙縣出台了《加強新引進博士培養(yang) 管理的十條舉(ju) 措》,根據單位需求和個(ge) 人意願,進行雙向匹配,實行靈活派駐管理,將博士們(men) 派駐到縣發改局、縣科技局、自貿臨(lin) 空區等17個(ge) 單位開展工作。
各工作單位“一把手”擔任新引進博士的“成長導師”,在業(ye) 務知識、行政能力和工作作風等方麵進行全方位的傳(chuan) 幫帶。同時,還有持續充電蓄能、一線培養(yang) 鍛煉、組建博士智囊團等一係列政策措施,幫助博士們(men) 盡快進入各自的職能角色,實現從(cong) 學校進社會(hui) 、從(cong) 科研到工作、從(cong) 學生到幹部的轉變。
“入職以來,領導和同事的關(guan) 懷給了我很大的動力,‘成長導師’全麵培養(yang) 我的業(ye) 務能力和工作作風,進一步增強了幹事創業(ye) 的信心和決(jue) 心。這裏充滿了學習(xi) 和鍛煉的機會(hui) ,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長沙縣2022年第一期“交流分享、共話成長”的博士沙龍上,來自縣科技局的白玉超博士分享了自己入職後的感受。
長沙縣以重點產(chan) 業(ye) 、重大項目、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領域的需求為(wei) 導向,組建了先進製造業(ye) 、重大項目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現代服務業(ye) 4個(ge) 博士服務團。每月8日、18日、28日為(wei) 博士服務團工作日,博士們(men) 組團走進企業(ye) 生產(chan) 車間、建設工地、田間地頭,為(wei) 群眾(zhong) 和企業(ye) 解難題、辦實事。
“多數同誌都被安排在一線核心崗位,給了我們(men) 很多的學習(xi) 和鍛煉機會(hui) 。即使在我們(men) 缺乏工作經驗的情況下,依然提供晉升的機會(hui) 來激勵我們(men) ,足見縣委縣政府對我們(men) 的重視、鼓勵、期望。”服務團李佳博士表示,定期舉(ju) 辦的博士沙龍、交流座談、研修培訓等活動,也為(wei) 博士們(men) 提供分享經驗、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凝聚智慧、建言獻策的平台。
精心用才,打造“人才引擎”助力星沙發展
助力星沙發展,博士服務團擔任了哪些角色?
博士服務團是校企間的“紅娘”,鏈接高校資源。在深入了解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意向和企業(ye) 技術合作需求後,他們(men) 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組建研發中心,促成產(chan) 學研合作,推動高校科研成果向縣內(nei) 企業(ye) 轉移轉化。
今年上半年,在服務團的推動下,長沙立誠機械有限公司與(yu) 長沙理工大學簽訂產(chan) 學研合作協議,並聘請教授毛聰為(wei) 企業(ye) 副總工程師、聘請副教授唐昆為(wei) 企業(ye) 技術顧問,專(zhuan) 家團隊將幫助企業(ye) 實現從(cong) “製造”向“智造”的跨越。
9月22日,湖南機電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湖南振大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暨共建技術研發中心”正式簽約。在簽約儀(yi) 式上,先進製造業(ye) 服務團代表洪順軍(jun) 博士表示,作為(wei) 學校與(yu) 企業(ye) 的“牽線人”,博士服務團將為(wei) 雙方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yu) 指導,促進校地校企深度融合。
博士服務團通過挖掘高校資源推進校企“聯姻”,目前已成功促成縣內(nei) 5家企業(ye) 與(yu) 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高校達成產(chan) 學研合作7個(ge) 。
博士服務團是重大項目的“工程師”。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特意“點將”,將人才、技術等創新資源要素下沉到基層,博士服務團圍繞縣內(nei) 重點片區建設項目,在用地、設計、施工、安全生產(chan) 等方麵提供服務,推動鬆雅湖生態新城、自貿臨(lin) 空區等項目建設提速。
7月20日,重大項目建設服務團在鬆雅新城片區實地察看濱湖東(dong) 路三期等項目,調研片區土石方消納問題,提出了細化堤防達標土方需求、通過堤防達標工程合理消納土方等四條具體(ti) 建議。
博士服務團是企業(ye) 發展、招商引資的“參謀師”。團隊深入一線調研,了解產(chan) 業(ye) 發展現狀、企業(ye) 經營情況以及技術服務需求,在發展前景、技術難題、政策解讀、轉型升級等方麵為(wei) 企業(ye) 答疑解惑。
“有著專(zhuan) 業(ye) 背景的博士在招商工作中對項目的技術先進性和發展前景看得更準,優(you) 勢明顯。博士服務團有四名博士專(zhuan) 職從(cong) 事招商引資,共引進項目21個(ge) ,預計總投資額達45億(yi) 元。”縣高層次人才服務發展中心負責人表示,未來博士服務團將重點引進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充分發揮產(chan) 業(ye) 集群的優(you) 勢。
星沙與(yu) 人才之間不僅(jin) 是一種“雙向奔赴”,更是一種“相互成就”。
長沙縣聚焦本地發展現狀,以期許之心引才,以真誠之心聚才,以包容之心育才,以開放之心用才,讓人才身在星沙、心在星沙、紮根星沙、服務星沙,助力長沙縣轉型發展的同時,以縣域之力為(wei) 長沙市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貢獻“博士智慧”。
閃閃發光的人才聚集長沙縣,正勾勒出縣城蓬勃向上的模樣,為(wei) 實現“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新願景幹出星沙作為(wei) 、貢獻星沙力量、彰顯星沙擔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