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好教風好學風照亮孩子一生”

發布時間:2023-11-13 10:29:00來源: 河北日報

  原標題:“讓好教風好學風照亮孩子一生”

  雄安史家胡同小學校長張欣欣:

  “讓好教風好學風照亮孩子一生”

  “天氣冷了,門窗要及時關(guan) 。季節交替,孩子們(men) 容易生病……”11月6日早7時,雄安史家胡同小學校長張欣欣走進教學樓,操著一口純正的北京腔叮囑管理員。

  每天早上,張欣欣都要轉遍校園每一個(ge) 角落。操場的草坪有沒有被踏壞?食堂的衛生有沒有問題?這裏的一草一木都讓他牽掛,“像牽掛自己的孩子一樣”。

  2019年5月15日,作為(wei) 北京市支持雄安“三校一院”(北京四中雄安校區、雄安史家胡同小學、雄安北海幼兒(er) 園、雄安宣武醫院)項目專(zhuan) 班成員,時任北京史家胡同小學副校長的張欣欣來到雄安,當天就留下來開展前期調研工作。

  從(cong) 征地拆遷到規劃建設,張欣欣負責全程督導“三校”工程建設。“北京史家胡同小學此前沒開設過任何分校區,建設雄安史家胡同小學意義(yi) 非凡!”張欣欣說。

  當時,“三校”所在之處還是村莊和麥田,拆遷後成為(wei) 一片孤零零的工地。“除了項目部搭建的臨(lin) 時板房,周邊沒有別的建築,到了夜晚一片漆黑。”張欣欣說。

  若不是親(qin) 身參與(yu) ,很難想象由一名老師轉變為(wei) “工頭兒(er) ”的艱辛。由於(yu) 工期緊張,張欣欣吃住都在工地。“冬天板房裏沒有暖氣,在屋裏也要穿著軍(jun) 大衣。”他說,自己是運動員出身,過去冬天連秋褲都不穿,在工地則要套上厚厚的絨褲。

  工作條件可以將就,工程質量卻不打折扣。“這是雄安新區首批全過程綠色建築三星項目之一,代表業(ye) 內(nei) 最高水平。臨(lin) 時用房、臨(lin) 時道路均可循環利用,智能控製係統可通過人體(ti) 感應自動調節能源設備。”張欣欣介紹。

  到雄安工作的4年零5個(ge) 月間,張欣欣有三次超過180天沒回家。年邁的父母很理解:“要幹就幹出個(ge) 樣兒(er) 來!把北京的優(you) 質教育資源帶到雄安,服務千年大計!”

  今年9月1日,雄安史家胡同小學揭牌開學。校徽上的布被揭開的那一刻,張欣欣心潮澎湃,眼前的校園嶄新而又熟悉:融入史家傳(chuan) 統紅牆文化的徽派圍院,和北京校區同樣進門可見的和諧石、大槐樹,體(ti) 現史家胡同小學特色的新生笑臉牆……

  “等到這一天,一切付出都值得了!我還要繼續堅守,讓學校的各項工作步入正軌。”張欣欣介紹,北京史家胡同小學派出“3+1”管理團隊,即1名執行校長、2名校長助理常駐新區,1名副校長每月定期到新區。

  “北京和雄安的同學們(men) 大家好,今天我們(men) 一起上一節‘雙師課’……”11月6日下午,張欣欣帶記者走進錄播教室,觀摩京雄兩(liang) 地史家胡同小學“隔空連線”的“雙師課堂”。

  “為(wei) 了讓雄安的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學校為(wei) 他們(men) 配備了北京校區的‘師傅’,‘一對一’指導。”張欣欣介紹,兩(liang) 校共同開展教研活動、雲(yun) 端“同上一堂課”,逐步實現辦學理念、課程體(ti) 係、教研培訓等方麵的深度融合。

  每天早上7點半,雄安史家胡同小學的操場上便活躍著不少學生,跑步、跳繩、做體(ti) 操……在張欣欣的倡議下,孩子們(men) 踴躍參加這項特色教學活動,從(cong) 小培養(yang) 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未來雄安,心向往之。”這是張欣欣的微信朋友圈裏最近更新的一條消息。“盡己之力,在雄安打造承接疏解教育標杆,讓好教風好學風照亮孩子一生!”他說。(記者解麗(li) 達)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