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錨定“特”“優” 依靠科技 做強品牌
我省地貌多元、氣候多樣,素有“雜糧王國”之稱。堅持“特”“優(you) ”農(nong) 業(ye) 方向,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集中體(ti) 現,也是推動我省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重要舉(ju) 措。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通過實施一係列政策措施,推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轉變,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加強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取得了顯著效果。
著力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
省社科院研究二部部長、研究員趙旭強表示:“我們(men) 要繼續堅持‘特’‘優(you) ’農(nong) 業(ye) 方向,不斷推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由傳(chuan) 統種植業(ye) 向現代農(nong) 業(ye) 轉變,大力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生態農(nong) 業(ye) 、循環農(nong) 業(ye) 等新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通過引進先進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技術和設備,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降低生產(chan) 成本,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同時,加強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nong) 田水利、農(nong) 村道路、農(nong) 業(ye) 信息化等基礎設施,為(wei) 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市場選擇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晴雨表。隨著健康養(yang) 生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吃各類雜糧改善家庭飲食結構,也給我省的雜糧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機遇。但是在選擇的過程中發現存在原料產(chan) 品多、加工產(chan) 品少,產(chan) 品品類單一、包裝簡陋等問題。“我特別想給家人多吃粗糧和雜糧,但因為(wei) 我老家是運城的,從(cong) 小就隻吃過小麥麵,也不會(hui) 做蓧麵栲栳栳那些雜糧花樣飯。感覺市麵上的成品半成品還比較少。”誠如80後上班族張心怡所說,像蓧麵、豆麵、蕎麵這些具有調節飲食的原糧,一般人都不會(hui) 做或者很難做得可口。
因而,初級的原料類農(nong) 產(chan) 品在銷售上並沒有優(you) 勢。為(wei) 此,趙旭強建議:“必須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按照市場需求和資源稟賦,重點發展糧食、果品、蔬菜、畜牧、中藥材等產(chan) 業(ye) ,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加強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推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競爭(zheng) 力。同時,加大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的支持力度,引導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技術水平,延伸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
推動科技成果廣泛應用
發展“特”“優(you) ”農(nong) 業(ye) ,利器在科技,關(guan) 鍵在創新。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學院院長郭建平說:“我們(men) 要將比較優(you) 勢轉化成後發優(you) 勢、競爭(zheng) 優(you) 勢,需要圍繞‘特’‘優(you) ’農(nong) 業(ye) 深度布局,打好有機旱作、產(chan) 業(ye) 鏈條、科技創新三張牌。”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化學品投入過量,麵源汙染嚴(yan) 重,是農(nong) 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也是農(nong) 產(chan) 品消費市場的痛點。走有機旱作農(nong) 業(ye) 路子,是山西農(nong) 業(ye) 發展的技術路線和比較優(you) 勢。郭建平表示,要堅持把發展有機旱作農(nong) 業(ye) 作為(wei) 帶動農(nong) 業(ye) “特”“優(you) ”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堅持把打造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條作為(wei) 帶動農(nong) 業(ye) “特”“優(you) ”高質量發展的主體(ti) 抓手;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wei) 帶動農(nong) 業(ye) “特”“優(you) ”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引擎。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具有關(guan) 聯效應,各類經營主體(ti) 的成長提供了產(chan) 業(ye) 延鏈、三產(chan) 融合的支撐,衍生出農(nong) 村新業(ye) 態互聯、科技創新帶動、農(nong) 業(ye) 多功能開發、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延伸等多種模式。打造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條,要不斷優(you) 化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升經營理念,引導企業(ye) 轉型升級;突出政府服務功能,構建政策支持體(ti) 係;加強特色品牌創建,不斷提高競爭(zheng) 能力;規範合作社運作,強化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
“要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優(you) 化科技創新體(ti) 係、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等措施,提高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能力。同時,加強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成果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和經濟效益。”趙旭強表示。
晉中國家農(nong) 高區是我國4個(ge) 國家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示範區之一,也是輻射帶動全省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的創新高地、人才窪地,湧現出C4模式植物“小米”、“杜晉”商品豬、“瑞普909”玉米新品種等一批科技創新成果。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神農(nong) 科技集團與(yu) 晉中國家農(nong) 高區各產(chan) 業(ye) 功能區、園區融合發展是晉中國家農(nong) 高區建設的獨特優(you) 勢,也是提升全省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能力的內(nei) 在要求。郭建平表示,要進一步立足“校院企地”這類山西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通過突破創新主體(ti) 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構建“資源共享、利益綁定”的新機製。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發展“特”“優(you) ”農(nong) 業(ye) ,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至關(guan) 重要。趙旭強建議,要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健全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追溯體(ti) 係,確保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建設,推廣“有機旱作·晉品”品牌,提升我省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占有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保護,提高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質量,從(cong) 根本上推動我省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
我省擁有悠久的農(nong) 耕文化曆史,地理標誌資源豐(feng) 富。山西省品牌研究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田德生表示,發展地標產(chan) 業(ye) 助力我省現代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也是一條路徑。
在《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地理標誌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以及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關(guan) 於(yu) 新時代推進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中,均對地理標誌產(chan) 業(ye) 發展作出重要安排部署。田德生認為(wei) ,我們(men) 可以培育以地理標誌為(wei) 內(nei) 核的“山西精品”區域公用品牌,服務我省打造全國有競爭(zheng) 力、影響力專(zhuan) 業(ye) 名鎮、特色產(chan) 業(ye) 的戰略安排,引領全省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他建議,建立產(chan) 權清晰、分工合理、運轉高效的地理標誌管理體(ti) 製;構建由產(chan) 品品牌、企業(ye) 品牌、地標品牌、區域公用品牌組成的地標品牌體(ti) 係;鼓勵和引導地理標誌品牌注冊(ce) 商標。構建“政府主導、企業(ye) 主體(ti) 、監管主力、社會(hui) 合力”的推進體(ti) 係,使地標公共品牌的創建和培育有組織、有隊伍、有經費、有活動,推進地標公共品牌價(jia) 值持續增值。鼓勵生產(chan) 經營者長期、正確使用地理標誌,引導和鼓勵地標龍頭企業(ye) 首先做大做強自身品牌,逐漸形成區域公共品牌下的產(chan) 品品牌、企業(ye) 品牌、地標品牌族群發展,為(wei) 區域公共品牌創建提供豐(feng) 富的內(nei) 涵支持,進而推動我省現代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帶動更多農(nong) 民增收致富。(記者王秀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