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紅旗渠”謀變換新顏
金秋燕山,層林盡染,疊翠流金。
在綿延起伏的燕山北麓,打虎石水庫宛若墜落人間的天上銀河,纏繞在燕山山際,穿梭於(yu) 峻嶺之間。
47年前,被幹旱逼急的寧城人,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迸發出戰天鬥地的勇氣。一萬(wan) 多人的建設大軍(jun) 苦幹6年,劈山鑿石,挖基築壩,建起“人工天河”打虎石水庫,將一麵“戰天鬥地、艱苦奮鬥”的旗幟插在燕山之巔。
47年後,這條被譽為(wei) “草原紅旗渠”的人工河,在綠色發展中謀變煥新。寧城縣深度挖掘曆史與(yu) 文化資源,推動旅遊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將“打虎石水庫”打造為(wei) 聲名遠播的“紫蒙湖”國家4A級旅遊景區,讓碧波蕩漾的山水畫廊重煥生機。
早在先商時期,黑裏河流域因水豐(feng) 草茂、物產(chan) 豐(feng) 饒、四季分明、紫微高照,就被稱為(wei) “紫蒙川”。近半世紀前,這裏修建國家大型水庫——打虎石水庫,攔截河水而成湖。2010年,寧城縣將“打虎石水庫”更名為(wei) “紫蒙湖”。2012年,開始創建紫蒙湖景區。經過十餘(yu) 年精心打造,紫蒙湖景區成為(wei) 寧城縣旅遊發展新的增長極。
這裏,有陽光、沙灘、碧波、秋千、草坪、波浪橋……可采摘、可垂釣、觀民俗、品美食,可在長長的彩虹滑梯體(ti) 驗激情四射,在木屋別墅享受寧靜愜意,在酒吧聽老歌品美酒,也可以見證一場草坪婚禮。每年,這裏有近百萬(wan) 名遊客飽覽紫蒙湖水光山色。
這裏,憑借獨特的氣候、靜謐的湖麵,成為(wei) 中國水上運動中心皮劃艇賽艇備戰奧運夏訓基地,吸引了許多國際性賽事。目前,正著力建設舉(ju) 辦國家級和國際水上運動大型賽事的基地、全國“綠水青山休閑運動挑戰賽”等群眾(zhong) 性體(ti) 育賽事的基地。
多年來,紫蒙湖景區積極發揮鄉(xiang) 村旅遊示範點的作用,發展漁業(ye) 生產(chan) 、水岸養(yang) 殖、園林采摘、農(nong) 作物種植等多種項目,為(wei) 當地農(nong) 村勞動力安排就業(ye) 崗位,直接或間接地帶動周邊農(nong) 民增收致富。
流逝的是時光,不變的是精神。走進打虎石水庫建設紀念館,珍貴的曆史照片、穿越時空的“老物件”、真實的山體(ti) 塑形、宏偉(wei) 壯觀的人物浮雕、再現了當時劈山開河的場景……昔日的打虎石水庫,今朝的紫蒙湖景區,吸引著成千上萬(wan) 人前來參觀學習(xi) ,尋找精神動力、源頭活水,成為(wei) 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精神上“補鈣”、信仰上“充電”的勝地。
近半個(ge) 世紀,這條“人工天河”滋潤萬(wan) 物、奔流不息,她見證了寧城的滄桑巨變。寧城,這座曾經燕山腳下的小縣城,已經蛻變成為(wei) 經濟發達、興(xing) 業(ye) 宜居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新城。寧城縣委書(shu) 記付守利說:“新的曆史時期,打虎石水庫精神薪火相傳(chuan) 、曆久彌新,它將浸潤和激勵我們(men) 堅韌不拔、賡續奮鬥,奮力譜寫(xie) 寧城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記者 魏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