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浩口鎮:打造文化陣地 提升鄉村振興軟實力
“全國先進文化站”“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 “湖北省首屆非遺特色鎮村街區”......在湖北潛江,有一個(ge) 麵積170平方公裏,居住著7萬(wan) 人口的小鎮——浩口鎮,近年來因“文化”二字頻頻出圈,看書(shu) 、表演、唱戲、學藝是小鎮居民最平常的生活。
浩口鎮位於(yu) 潛江市西部,為(wei) 古雲(yun) 夢澤一角,數千年前,這裏還處於(yu) 雲(yun) 夢澤的湖水之下。如今,這座小鎮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
近年來,浩口鎮秉承著文化惠民,深入挖掘鄉(xiang) 土文化土壤,創建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基地,打造“一村一品”非遺品牌,激活民間文化陣地,守護一片文化鄉(xiang) 土,不斷提升鄉(xiang) 村振興(xing) 軟實力,走出了一條具有潛江浩口特色的文化傳(chuan) 承發展道路。
綜合文化站讓精神家園越來越豐(feng) 富
說起小鎮居民的幸福密碼,就不得不說這個(ge) 成立於(yu) 上世紀50年代的浩口綜合文化站,幾十年來它不斷發展壯大,成為(wei) 國家一級文化站。
明亮整潔的室內(nei) 布置,優(you) 雅靜謐的閱覽環境,便捷現代的電子閱覽屏……走進位於(yu) 浩口鎮集鎮中心的浩口社區農(nong) 家書(shu) 屋,一群讀者正盤坐在木質地板上全神貫注地讀著手中的書(shu) 。裝飾一新的浩口社區農(nong) 家書(shu) 屋裏,分門別類擺放著11萬(wan) 餘(yu) 冊(ce) 的圖書(shu) ,為(wei) 它的高顏值增添了濃濃書(shu) 香。
同樣,在浩口鎮東(dong) 河村圖書(shu) 館分館內(nei) ,村民陶紅梅正在跟著電腦上的視頻學習(xi) 廣場舞,嚴(yan) 少林則挑出自己感興(xing) 趣的農(nong) 技知識書(shu) 籍認真閱讀,還有部分村民在健身室鍛煉……
近年來,浩口鎮綜合文化站以文化建設為(wei) 載體(ti) ,輻射到31個(ge) 村,建起了農(nong) 家書(shu) 屋及村級文化廣場,村村都建有以文化室、農(nong) 家書(shu) 屋、文體(ti) 廣場為(wei) 核心的農(nong) 村文化陣地,籃球場、舞台、櫥窗、健身器材、便攜式音響、村村響智能廣播等設施一應俱全。
“過去村民的休閑方式多是打牌喝酒,現在變成了跳廣場舞、打籃球、閱讀等,群眾(zhong) 文化生活從(cong) 貧乏一步步走向豐(feng) 富多彩,村民們(men) 樂(le) 在其中,精神麵貌也好了。”浩口鎮綜合文化站站長潘世茂介紹,近年來,浩口鎮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農(nong) 村文化發展之路,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多彩,精神家園越來越豐(feng) 富了。
“一村一品”讓非遺文化傳(chuan) 承傳(chuan) 習(xi)
選料、綁紮骨架、裱糊、彩畫飾麵……近日,在浩口鎮非遺體(ti) 驗館裏,不少市民動手學紮花燈,“沉浸式”體(ti) 驗傳(chuan) 統非遺項目。
2022年,浩口鎮成功搬回了“湖北省首屆非遺特色街區”“全國非遺旅遊小鎮”兩(liang) 塊金字招牌。為(wei) 更好將非遺活動融入文化與(yu) 旅遊之中,該鎮積極爭(zheng) 取各方支持,籌措資金建設非遺體(ti) 驗館和皮影館,使文化站文化空間與(yu) 服務項目、服務質量得到大幅提升。
“前來觀賞的遊客可以品美食、賞民俗、聽民歌、做手工,讓遊客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遺活態魅力。”浩口鎮非遺體(ti) 驗館講解員肖豔梅介紹,後期,體(ti) 驗館將依托轄區內(nei) 豐(feng) 富的非遺文化資源,以文創產(chan) 品為(wei) 載體(ti) ,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推動非遺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沉浸式”方式讓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讓“老手藝”綻放出“新活力”。
為(wei) 了讓非遺項目更好傳(chuan) 承下去,潛江市文化和旅遊局以及潛江市非遺保護中心在浩口鎮積極組織開展“一村一品”創建,培養(yang) 村級文藝骨幹,引導群眾(zhong) 開展傳(chuan) 統文化活動。在浩口村建立“潛江民歌”傳(chuan) 習(xi) 所、在宋場村建立“高台舞獅”傳(chuan) 習(xi) 所、在永興(xing) 村建立“江漢平原皮影戲”傳(chuan) 習(xi) 所、在柳洲村建立“荊州花鼓戲”傳(chuan) 習(xi) 所……打造“一村一品”非遺品牌,組織開展各類傳(chuan) 承傳(chuan) 習(xi) 活動。
浩口鎮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該鎮將積極探索“非遺+旅遊”融合發展模式,在鄉(xiang) 村旅遊項目中植入非遺文化,真正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讓浩口成為(wei) 潛江非遺文化名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