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孝昌:孝風善治共同締造和美鄉村
孟宗故裏,孝道昌隆。近年來,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大力推進“全域創建·百村提質”“美麗(li) 鄉(xiang) 村·文明家園”示範村建設,播撒文明種子,涵養(yang) 文明鄉(xiang) 風,建設和美鄉(xiang) 村,創建了周巷鎮新張村、王店鎮敦厚村2個(ge) “全國文明村”,3個(ge) 省級文明鄉(xiang) 鎮,8個(ge) 省級文明村,縣級及縣級以上文明村、鎮占比達80%、85%。
文明實踐品牌照亮民心
新崗村位於(yu) 孝昌北部,由原來的高崗、齊崗、草塘三個(ge) 村合並而成,全村20個(ge) 自然灣近4000人,留守老人和留守兒(er) 童很多。
新崗村如何實現善治?村“兩(liang) 委”積極破題,第一時間回應群眾(zhong) ,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揪心事、煩心事,探索出“支部承諾—團隊踐諾—群眾(zhong) 評諾—組織考諾”的工作閉環,結合新崗村實際的“十分鍾服務承諾”工作機製應運而生。村民遇到急難愁盼的問題,由服務承諾團隊成員在十分鍾之內(nei) 到達現場,進行及時的解決(jue) 和幫助,通過走一走、看一看、問一問,實現幫一幫。
在新崗村,十分鍾可以做很多事。家裏的電器壞了,打個(ge) 電話就有專(zhuan) 業(ye) 人員上門維修處理;自來水管出問題了,打個(ge) 電話也有人上門免費維修;養(yang) 殖碰到什麽(me) 問題,合作社負責人立馬前來指導……
“十分鍾服務承諾”文明實踐誌願服務成了一個(ge) 享譽全鎮的服務品牌,2022年作為(wei) 文明實踐成功案例被全縣推廣。服務發起人胡五清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獲評“全國優(you) 秀黨(dang) 務工作者”。
傳(chuan) 統文化滋養(yang) 澴川大地
“小河有‘三老’,三老如三寶。”張玉義(yi) 、胡在田和葉雲(yun) 生被孝昌縣當成了“寶”。在孝昌縣小河鎮街上,湖北省作協會(hui) 員,74歲的葉雲(yun) 生正在整理著自己創作的《紅色的土地》《烽火澴川》《熱土忠魂》紅色“三部曲”。退休後,他開始走村串戶,尋訪紅色遺蹤,瞻仰革命舊址,憑吊烈士遺跡,依托本縣優(you) 質紅色資源,深入發掘革命事跡,讓一個(ge) 個(ge) 生動的紅色故事複原紙上。此外,小河鎮還有孝昌雕花剪紙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張玉義(yi) 和國家一級書(shu) 畫家胡在田2位老人。
2020年12月,葉雲(yun) 生工作室在孝昌縣小河鎮文化中心正式成立。張玉義(yi) 也成立了個(ge) 人工作室,成功申報為(wei) 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獲得“三區人才”專(zhuan) 項補貼等支持,潛心創作,傳(chuan) 承非遺文化。胡在田詩書(shu) 畫作品多次在全國性大展大賽中獲獎,並入選中國曆史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展出。
孝昌縣周巷鎮青山村,種茶曆史悠久。上世紀70年代,100多名知識青年響應號召插隊來到這裏,與(yu) 當地農(nong) 戶共同生活、勞動、學習(xi) ,度過了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2022年,湖北省部署“美好環境與(yu) 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工作,孝昌縣是全省首批試點,將周巷鎮青山村作為(wei) 示範點打造。
經多方共謀,繪就青山村發展藍圖:將知青文化、孟宗文化、茶文化與(yu) 旅遊資源融合,建設知青民宿、知青農(nong) 場、知青文化館、幸福食堂、景觀塘,孟宗文化館、孟宗竹園、青山口渡漕、生態茶園、茶藝溫泉民宿等。如今,這個(ge) 昔日偏僻的小農(nong) 村,如今處處洋溢著文化氣息。這個(ge) “十一”,知青點的民宿火爆,武漢等地遊客紛至遝來。
同樣火爆的還有王店鎮的磨山村。磨山村融合石藝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態文化,打造磨山村史館、農(nong) 耕博物館、石藝博物館、民俗文化館和中原突圍磨山紀念館。這個(ge) 傳(chuan) 統的以製作石器出名的村子,也變得文藝起來。在此基礎上,王店鎮深挖磨山村特色文化資源,圍繞中原突圍紀念廣場和磨山五館,廣泛持久免費開展紅色文化宣講和石藝文化宣展,為(wei) 來訪遊客提供豐(feng) 富多彩的遊學內(nei) 容。
2023年,王店鎮接連承辦國家級、省級大型精神文化活動。2023年“啟航新征程幸福中國年”全國村晚示範展演湖北選點3個(ge) ,其中磨山村首戰出場,圓滿舉(ju) 辦;2023年6月,全省鄉(xiang) 村閱讀季現場會(hui) 在王店鎮新崗村成功舉(ju) 辦……
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是涵育文明鄉(xiang) 風的重要載體(ti) 。30年來,孝昌不斷推進文化強縣建設,創作文藝精品,完善孟宗孝文化、非遺文化傳(chuan) 承體(ti) 係,提升孝昌文化社會(hui) 影響力;因地製宜,謀劃創建一批A級景區、農(nong) 旅養(yang) 融合示範點、荊楚文旅名鎮名村、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等,重點打造孝文化和紅色文化品牌。
孝風良俗育出文明風尚
孝昌縣周巷鎮是孝子孟宗哭竹故事的發生地。20多年前,唐建平開始收集古代民俗類生活與(yu) 生產(chan) 用具,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創建以孝子命名的孟宗文化博物館。
在博物館裏,隨處可見孝道文化,傳(chuan) 統家風。據介紹,博物館共展出古代石雕、木雕、牌匾、文房、陶器、瓷器、字畫,以及民俗類生活與(yu) 生產(chan) 用具等藏品3000餘(yu) 件,其中包含大量傳(chuan) 統文化中體(ti) 現“孝道”內(nei) 涵的實物,展示了曆朝曆代孝道典型,挖掘了孝文化形成的根源,為(wei) 探索新時期幸福家庭建設貢獻了豐(feng) 富的孝文化力量。
博物館開館以來,堅持免費向父老鄉(xiang) 親(qin) 開放,2022年獲評“湖北省家風家教實踐基地”。
近些年,孝昌縣深入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選樹活動,湧現出一批先進典型。“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汪耀峰、“中國好人”臧文根、“全國文明家庭”蔣誌剛……以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主線,孝昌廣泛宣傳(chuan) 推廣先進典型,營造學習(xi) 模範、崇尚模範、爭(zheng) 當模範的濃厚氛圍,引導群眾(zhong) 明是非、知榮辱、講文明、樹新風,為(wei) 文明鄉(xiang) 風的培育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豐(feng) 厚道德滋養(yang) 。
共同締造魅力夢裏花園
“原來我家是因為(wei) 門口堆放了雜物被扣分了,今後一定要整齊擺放。”“我家圈養(yang) 的雞跑出來弄髒了道路沒及時清理,被扣了分,下次一定注意。”
在孝昌縣鄒崗鎮牛跡村“流動紅旗公示欄”前,村民們(men) 紛紛議論著自家扣分的原因,爭(zheng) 取下次做得更好,拿下小紅旗。
牛跡之美,美在文明。2010年,牛跡村村委會(hui) 決(jue) 心下大力氣改變村莊環境麵貌。經過充分征求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意見,實行民主選舉(ju) 和民主監督,決(jue) 定成立小夏灣“鄉(xiang) 風文明理事會(hui) ”,由群眾(zhong) 選出7名有能力、有代表性、辦事公正、樂(le) 於(yu) 奉獻的村民組成理事會(hui) 。
理事會(hui) 成員工作無報酬、無特權,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灣內(nei) 環境整治、田地管理、扶貧救弱、調解矛盾、法製教育、懲惡揚善、鄉(xiang) 風民俗等方麵事務,協助村委會(hui) 共商共治。
理事會(hui) 成立後,帶頭籌集資金將水泥路硬化到各家各戶門口,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下雨天出行難的問題。牛跡村成為(wei) 鄒崗鎮第一個(ge) 自籌自建戶戶通的村灣。
緊接著,籌集資金安裝路燈、整治亂(luan) 搭亂(luan) 建、改造刷白房屋立麵、進行垃圾分類、開展衛生評比、引領文明新風尚……一件件事有效落實,順利推進。灣裏的環境麵貌得到極大改善,各家房前屋後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建了起來,環境越來越好,村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因為(wei) 治理有方,牛跡村先後獲評為(wei) “中國幸福村”“中國特色村”“孝感市新農(nong) 村建設先進村”。多年來,社會(hui) 風氣淳厚,村民家庭關(guan) 係和睦,敬老養(yang) 老蔚然成風,村民的幸福感節節攀升。
掏心窩子的事兒(er) 做多了,幹群關(guan) 係自然就緊密了。這是王店鎮新崗村村委會(hui) 幾名幹部最深的體(ti) 會(hui) 。推行“十分鍾服務承諾”以來,越來越多的群眾(zhong) 從(cong) 以前的“被服務”“站著看”,轉變為(wei) 如今的“主動幹”
在美好環境與(yu) 幸福生活共同締造中,孝昌縣引導群眾(zhong) 主動參與(yu) ,成為(wei) “共同締造”的設計者、建設者、管理者、受益者,一起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將共同締造成果轉化為(wei) 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以道德建設為(wei) 基,文化建設為(wei) 根,文明實踐為(wei) 本,孝昌厚植孝義(yi) 文化沃土,幹群雙向奔赴,在鄉(xiang) 村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麵,文明、溫馨的孟宗故裏,正成為(wei) 孝昌人的夢裏花園。(圖/文 徐海鈞 朱治興(xing) 黃亦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