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共建碼頭助皖蘇資源互補 專班服務促水運發展能級
宣城市郎溪縣廣利川碼頭外,一條寬闊筆直的柏油馬路蜿蜒向東(dong) ,通向郎溪縣礦山片區。
每天中午是碼頭最繁忙的時段,一輛輛車廂封閉、車身整潔的貨車要在這條“專(zhuan) 線”上跑幾個(ge) 來回,郎溪深山裏的礦建材料,被運送到碼頭,隨著貨輪經運河入太湖,再發往江蘇蘇州、無錫、常州等市。
與(yu) 碼頭一河之隔,就是江蘇溧陽。人民網 胡雨鬆攝
郎溪縣礦石資源豐(feng) 富、品質優(you) 良,在蘇浙滬地區有著廣闊市場。長期以來,當地礦石資源多是依托公路通過大件運輸方式發往蘇浙滬地區。“按照環保要求,公路運輸礦建材料要避開江蘇天目湖水源保護區,短短100米路程,經常要繞道1000米以上。”李春意是安徽廣利川新材料事業(ye) 有限公司碼頭項目負責人,據他介紹,由於(yu) 陸運成本過高,早在2016年,公司就已萌生出建設水運碼頭,通過水運方式運送礦建材料的想法。
“安徽郎溪和江蘇溧陽就隔一條馬路,兩(liang) 地經濟生產(chan) 和社會(hui) 生活都有著密切聯係,新建投用的廣利川物流碼頭就是兩(liang) 地合作共建最新成果。”宣城市海事中心負責人丁宗斌介紹,2018年11月,蘇皖合作示範區規劃正式獲國家發改委批複,郎溪縣梅渚鎮與(yu) 溧陽市社渚鎮被列為(wei) 合作示範區的先導區,在此基礎上,廣利川物流碼頭項目應運而生。按照郎溪溧陽合作協議,郎溪縣境內(nei) 修建礦產(chan) 品運輸專(zhuan) 用通道,溧陽市人民政府負責疏通溧梅河航道,郎溪境內(nei) 8個(ge) 碼頭泊位、溧陽境內(nei) 1個(ge) 碼頭泊位由雙方主管單位合力支持建設。
砂石處理後,經管道直接送上運輸船。人民網 胡雨鬆攝
2023年5月底,郎溪縣廣利川碼頭正式投入運營,碼頭上遊打通礦山至碼頭公路通道,碼頭下遊疏通溧梅河航道,材料出礦山後直達蕪申運河,初步估算,碼頭投用後,到2025年預計能為(wei) 相關(guan) 企業(ye) 實現綜合降本8000餘(yu) 萬(wan) 元,真正實現了跨區域資源互補、綠色共贏,極大地提升皖蘇交界處的區域競爭(zheng) 力。
“宣城海事部門為(wei) 碼頭順利投建費了不少心血,三天兩(liang) 頭往企業(ye) 跑。”回憶起廣利川碼頭建設的過程,李春意十分滿意,他坦言,公司上下最初申建碼頭項目時心裏也沒底,但宣城海事中心主動成立服務專(zhuan) 班,對企業(ye) 申辦港口碼頭經營許可、組建大型物流企業(ye) 等內(nei) 容進行指導,提出行業(ye) 專(zhuan) 業(ye) 意見和合理化建議,並協調業(ye) 主、建設、監理各方及時完成竣工驗收。
碼頭還設置專(zhuan) 用垃圾箱接收船舶垃圾。人民網 胡雨鬆攝
政府部門一係列細心周到的服務讓企業(ye) 吃了定心丸,有了新碼頭助力加持,廣利川新材料公司發展進入新階段,礦石資源經過初步加工轉化成碳酸鈣之後再投入市場,產(chan) 品附加值提升到原先的10倍以上。
“跟班服務、定製服務、打包服務,隻是我們(men) 優(you) 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縮影。”丁宗斌介紹,今年以來宣城海事中心在多個(ge) 環節進行流程壓縮優(you) 化,35艘新建船舶平均入籍時間縮短50%以上,同時開展船員考試“培考發”一體(ti) 化計劃,發證耗時從(cong) 原來的數月縮短到3天。下一步,宣城海事將繼續推進以專(zhuan) 班模式,快節奏、高效率服務企業(ye) 船員貨主,不斷提升水運發展能級。(胡雨鬆、陳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