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年產5000輛,新能源環衛車邯鄲造

發布時間:2023-11-14 14:58:00來源: 河北日報

  原標題:年產(chan) 5000輛,新能源環衛車邯鄲造

  年產(chan) 5000輛,新能源環衛車邯鄲造

  ——項目建設一線紀行②

  自動翻板、罐體(ti) 焊接、環縫焊接……近日,記者在位於(yu) 廣平經濟開發區的邯鄲極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裏看到,通過全自動包罐機係統作業(ye) ,一輛多功能洗掃車罐體(ti) 逐漸成形,即將進入裝配環節。

  “采用傳(chuan) 統人工焊接,一個(ge) 罐體(ti) 需要五六個(ge) 人忙一天。引進全自動包罐機係統,每小時能完成三四個(ge) 罐體(ti) 焊接作業(ye) ,效率大幅提升。”邯鄲極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海平說。

  邯鄲極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yu) 2017年,是一家研發、製造新能源整車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工信部公告目錄企業(ye) 和國家3C認證企業(ye) ,現有新型純電動清掃車、自卸車等20多個(ge) 型號40餘(yu) 款產(chan) 品。去年,該公司與(yu)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三一極馳新能源汽車項目,目前該項目已進入生產(chan) 線調試階段,新引進的激光切割、數控車床、自動裝配線等生產(chan) 設備已安裝到位,預計今年11月底正式投產(chan) ,可年產(chan) 新能源道路汙染清除車、多功能抑塵車、自卸式垃圾車等市政環衛車5000輛。

  在三一極馳新能源汽車項目生產(chan) 車間外,一輛道路汙染清除車緩緩駛過柏油測試路麵,將路麵上的灰塵、紙屑、油汙清理一空。

  “這可是一輛抗霾降霾的‘利器’,集灑水、清掃、吸塵等功能於(yu) 一體(ti) ,通過自主研發的吸盤用高壓水射流組合旋轉裝置,灑水回收率達90%以上。清掃過後,路麵像新鋪設的一樣幹淨。”李海平介紹,這款車采用三一集團、比亞(ya) 迪等廠家生產(chan) 的純電動底盤,可替代傳(chuan) 統燃油環衛車,實現“零排放”,有效清潔及汙漬回收寬度達3.35米,較同類產(chan) 品作業(ye) 麵積更廣、清洗效率更高,還能破解北方城市冬季灑水路麵結冰難題。

  針對市場上常規裝備無法有效清除路麵積垢、板結、生化品等汙染物難題,該公司投入專(zhuan) 業(ye) 研發團隊和資金,自行設計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道路汙染清除車,利用旋轉射流及真空回收原理,可深度剝離、去除和回收路麵及路麵縫隙內(nei) 的灰塵汙漬,一次作業(ye) 去除率達99.96%。

  掃路車、多功能抑塵車、自卸式垃圾車……在邯鄲極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多輛以天然氣、鋰電為(wei) 動力的綠色市政環衛車停放在展區,供客戶挑選。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銷售額再創新高,各類市政環衛車銷售額達7.5億(yi) 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3%,預計全年將突破13億(yi) 元。

  銷售火爆的背後,是研發團隊的不懈努力。“道路汙染清除車有500多個(ge) 配件,70%由我們(men) 自主研發供應。目前,公司每季度都有新產(chan) 品投放市場,新型市政環衛車、觀光車、消防巡邏車等46款車型列入工信部公告目錄,90%以上車型為(wei) 自主研發。”主持測試的邯鄲極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寧報玲介紹,持續的研發創新讓企業(ye) 更有底氣、更富生機。

  邯鄲極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累計投資750餘(yu) 萬(wan) 元成立企業(ye) 技術研發中心,購置專(zhuan) 業(ye) 研發設備,引進研發人才,與(yu) 合肥工業(ye) 大學、河北工程大學深度開展產(chan) 學研合作,在新能源電動車技術研發方麵不斷尋求突破,公司現擁有發明專(zhuan) 利、實用新型專(zhuan) 利、外觀發明專(zhuan) 利50餘(yu) 項,形成了自主知識產(chan) 權體(ti) 係。

  “隨著三一極馳新能源汽車項目的投產(chan) ,邯鄲極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將成為(wei) 長江以北首家具備純電動深度道路汙染清除車生產(chan) 能力的企業(ye) 。”廣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誌剛介紹,近年來,該縣聚焦新能源汽車及專(zhuan) 用車產(chan) 業(ye) ,先後促成河北聚乾電動車有限公司與(yu) 北奔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戰略合作,推動邯鄲極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yu)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強強聯合,打造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基地。

  為(wei) 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提升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該縣還實施“科技創新躍升計劃”,設立“科技騰飛獎”,專(zhuan) 項用於(yu) 引導企業(ye) 創新發展。截至目前,共培育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高新技術企業(ye) 、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等44家。(記者陳正)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