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為功 讓沙漠披綠生金
站在被沙子掩埋的房頂上,楊生金的眼裏閃著淚花,“沒有國家的生態項目,我們(men) 早就該搬家了!二三十年前,一刮大風,我就得‘走’窗戶,一夜的工夫,門板早被沙子堵死了,從(cong) 窗戶跳進院子,把堵在門板上的沙子清理完,家裏人才能出來。”
66歲的楊生金是杭錦後旗雙廟鎮太榮村村民,大半輩子沒離開過村子,成為(wei) 當地從(cong) 黃沙漫漫到綠樹成蔭的曆史見證者。“這個(ge) ‘沙壓房’的房主叫李永祥,被沙子‘欺負’了幾十年,沙子壓了房頂後,後牆開了一道口子,他家沒有積蓄修房,隻能舉(ju) 家搬遷到臨(lin) 河區,靠打工為(wei) 生。”楊生金歎氣連連。
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位於(yu) 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東(dong) 北部,由於(yu) 氣候變化和過度開墾,境內(nei) 46萬(wan) 畝(mu) 的黃沙動輒遮天蔽日,侵襲田地,掩埋村莊,嚴(yan) 重威脅當地人民的生產(chan) 生活。麵對“沙魔”的肆虐,杭錦後旗人沒有屈服,他們(men) 一代接著一代投身防沙治沙、造林護林事業(ye) 中,書(shu) 寫(xie) 出“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大美華章。今年8月,杭錦後旗林業(ye) 和草原局榮獲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ti) 。
“這份榮譽屬於(yu) 全旗人民!”杭錦後旗林草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賀鵬很激動,“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旗裏就開始防沙治沙工作。到了2000年,開始大規模植樹造林,你看那條48.6公裏長、0.5公裏寬的農(nong) 田防護林帶,就是實施‘天保’工程、‘三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的結晶。”他指著太榮村北邊的3萬(wan) 畝(mu) 綠色向記者介紹。順著他指的方向,記者看到農(nong) 田防護林帶兩(liang) 側(ce) 天壤之別的風景——北側(ce) 黃沙漫漫,南側(ce) 則沃野千裏。
回想當年植樹造林的艱辛,原杭錦後旗治沙站站長李笑叫苦不迭:“為(wei) 了植樹造林,我們(men) 在沙漠裏搭了帳篷當指揮部,用推土機推條路,再墊上紅泥土,人和樹苗才能進去。吃飯的時候最發愁,剛出鍋的飯菜裏就有沙土,一嚼便磣得渾身起雞皮疙瘩!”
麵對治沙資金投入大、技術要求高、樹苗成活率低等難題,多年來,杭錦後旗林草局實地勘測造林地域,科學規劃設計,合理布局栽植密度,采取打井、網格固沙、鋪設滴灌設備、苗木冷藏避風、高壓座水、機械造林等工程措施,提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取得良好的防沙治沙效果。
2019年,杭錦後旗林草局爭(zheng) 取到5000多萬(wan) 元的螞蟻森林綠化基金項目,完成公益造林9.07萬(wan) 畝(mu) 。“此項目是全國自實施螞蟻森林項目以來首次單獨指定一個(ge) 旗縣完成最大連片麵積項目區。”賀鵬介紹,“由於(yu) 造林技術成熟、把關(guan) 嚴(yan) 謹,平均成活率達90%,中國綠化基金會(hui) 專(zhuan) 門組織甘肅、寧夏、青海等地人員到我旗召開現場觀摩會(hui) 。”置身螞蟻森林杭錦後旗造林項目區,一片片生機盎然的沙漠綠洲映入眼簾,鬱鬱蔥蔥的梭梭、揚柴、花棒等固沙植物隨風擺動、互相交織,努力向荒沙延伸,頑強抵抗著百米外的流沙侵蝕。
2020年以來,杭錦後旗林草局大力實施產(chan) 業(ye) 治沙,采用土地入股形式引進藥材生產(chan) 企業(ye) ,開展林下經濟、藥材花卉、育苗育種等多項工程,引種灌木類、宿根類為(wei) 主的中草藥品種16種,種植麵積達到2000多畝(mu) ,引領周邊農(nong) 民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實現林藥收入達萬(wan) 元以上;有效整合北郊濕地、東(dong) 風林場及前進萬(wan) 畝(mu) 梨園,建成沙漠娛樂(le) 、沙漠探險、濕地觀光、候鳥觀賞、梨園采摘為(wei) 一體(ti) 的生態綠色旅遊基地,並完善了4.8公裏森林康養(yang) 步道和8.7公裏產(chan) 業(ye) 路建設,方便市民開車自由出進和適時果品采摘。
2022年,杭錦後旗林草局又引進西北農(nong) 林大學最新的經濟林栽植模式,即“寬行密植、糧果套種、輕簡化整形、改良土壤管理、注重生態防控”技術,新建2000多畝(mu) 高標準經濟林,栽植的河套早酥梨畝(mu) 均收入8000元,極大地推動當地經濟林產(chan) 業(ye) 發展。目前,已建成500噸冷庫2座,小型冷庫16座,占地1萬(wan) 平方米的果品儲(chu) 存、銷售交易集散中心和600平方米的經濟林實驗示範基地,走出一條林業(ye) 增效、產(chan) 業(ye) 富民、生態固沙的良性發展道路。
今年,杭錦後旗下達人工造林任務3000畝(mu) ,目前已完成5863畝(mu) 、中幼林撫育1萬(wan) 畝(mu) 、接種肉蓯蓉6000畝(mu) 、遠超任務量。麵對取得的光輝成績,賀鵬動情地說:“唯有用汗水才能澆灌收獲,隻有實幹才能不負韶華。我局將堅持不懈植樹造林、防沙治沙,發展生態、久久為(wei) 功,讓沙漠披綠生金,為(wei) 築牢祖國北疆綠色生態屏障貢獻智慧和力量。”(記者 薛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