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人民時評)
應對大澇大災,大建和大治必須兩(liang) 手抓、兩(liang) 手硬
全方位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努力實現防災關(guan) 口更靠前、減災基礎更牢固、救災機製更靈敏
治理水患,曆來是安民興(xing) 邦的大事。北方入冬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河北考察災後恢複重建工作,強調“大澇大災之後,務必大建大治,大幅度提高水利設施、防汛設施水平”,要求“加快完善防洪工程體(ti) 係、應急管理體(ti) 係,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為(wei) 整體(ti) 提高京津冀地區的防洪能力指明了方向,為(wei) 各地全力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供了遵循。
防災減災救災事關(guan) 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事關(guan) 社會(hui) 和諧穩定,是衡量執政黨(dang) 領導力、檢驗政府執行力、評判國家動員力、體(ti) 現民族凝聚力的一個(ge) 重要方麵。我國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這是一個(ge) 基本國情。災害多發頻發,決(jue) 定了我們(men) 必須更加自覺地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guan) 係,正確處理防災減災救災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係,不斷從(cong) 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實踐中總結經驗,落實責任、完善體(ti) 係、整合資源、統籌力量,提高全民防災抗災意識,全麵提高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也包括水利現代化、應急管理現代化。”應對大澇大災,大建和大治必須兩(liang) 手抓、兩(liang) 手硬。特大洪水發生時,北京門頭溝妙峰山民族學校在斷水斷電和通信中斷的情況下,成為(wei) 附近群眾(zhong) 的“安全島”,累計安置超千人次,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印證了建好基礎設施、完善建築物的防洪標準、設好緊急安置點的重要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此次考察中,提出“既要建好用好水庫等控製性工程,也要完善山區道路、房屋等建築物的防洪標準”“城市恢複重建要做好防災減災論證規劃,充分考慮避險避災”“防汛抗洪是一盤棋,要深入研究推進京津冀地區防洪工程體(ti) 係建設”等一係列要求。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各有關(guan) 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築牢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安全防線。
水利工程是防汛抗洪的重要安全“屏障”。無論是官廳水庫、齋堂水庫、三家店引水樞紐,還是小清河分洪區、蘭(lan) 溝窪、東(dong) 澱、獻縣泛區等蓄滯洪區,在應對洪澇災害方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推進水利現代化,必須大幅度提高水利設施、防汛設施水平,加快完善防洪工程體(ti) 係。最近中央決(jue) 定增發1萬(wan) 億(yi) 元國債(zhai) ,用於(yu) 支持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建設。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把各項工程建設成為(wei) 民心工程、優(you) 質工程、廉潔工程,必能係統有效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在治理方麵,運用製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衝(chong) 擊是一條重要經驗。立足我國國情和災害特點,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zhuan) 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ti) 製,對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維護社會(hui) 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具有重要意義(yi) 。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是防災有力、減災有效、救災有序的根本保證。要進一步夯實地方黨(dang) 委政府防汛救災主體(ti) 責任,實行防汛救災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與(yu) 之相應,還要大力提高領導幹部風險意識和應急處突能力,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
“善除患者,理於(yu) 未生”。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需注重抓當前與(yu) 謀長遠相統一。一方麵,應抓緊補短板、強弱項,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繃緊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這根弦,進一步強化措施、落實責任;另一方麵,應堅持係統觀念,堅持求真務實、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把恢複重建與(yu) 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韌性城市建設、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緊密結合起來。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國自然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極端天氣趨強趨重趨頻,迫切需要全方位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努力實現防災關(guan) 口更靠前、減災基礎更牢固、救災機製更靈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一個(ge) 民族之所以偉(wei) 大,根本就在於(yu) 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麵前都從(cong) 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wei) 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鬥。”深入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安全發展理念,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新征程就能獲得更為(wei) 牢固的安全保障。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4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