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京杭對話暨運河文化節啟幕
京杭大運河從(cong) 南到北串聯起二十座城市,被運河滋養(yang) 了千年的沿線人民的生活再煥新貌。11月13日,2023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暨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開幕式和主論壇在北京舉(ju) 辦,活動匯聚了國內(nei) 外各界嘉賓,共同為(wei) 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建言獻策。
現場,百餘(yu) 件頗具江南韻味與(yu) 運河風情的藏品、圖片、書(shu) 籍和文創產(chan) 品精彩亮相。例如,由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推薦的“真絲(si) 拱宸橋雕刻女扇”文創品、來自中國絲(si) 綢博物館的清代文物“寶藍地銀萬(wan) 字緞”等吸引不少人駐足。“清代織物上的織款極多,當時在江南織造局製作的絲(si) 綢麵料,通過京杭大運河的漕運運到京城。”中國絲(si) 綢博物館講解員鍾紅桑現場講述古代漕運的故事。此外,良渚玉琮、拱宸橋樂(le) 高、杭州彩泥塑等浙江文創展品亮相展覽現場,《This Is Hangzhou》《乾隆與(yu) 大運河》《運河南端民俗圖誌》《運河明珠——南望是拱墅》等書(shu) 籍也展示了豐(feng) 富的江南文化。據了解,百餘(yu) 件浙江展品由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政府、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杭州市商旅運河集團、中國絲(si) 綢博物館、浙江美術館等推薦提供。
大運河文化的傳(chuan) 承和興(xing) 盛,離不開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開幕式上,諸多成果實現落地,助力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共建共享。活動還發布了《中國大運河生活圖鑒》,該圖鑒是國內(nei) 首本以生活方式呈現的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的圖鑒,通過8大板塊、128個(ge) 單項串聯起京杭大運河沿線20座城市的美食美景、風物精華。
活動現場還組織了一場精彩的“文化名人對談”。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教授周文彰,浙江省作協主席、杭州市文聯主席艾偉(wei) ,國家一級編劇馬繼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等,圍繞“運河文化新交融”展開一場跨越南北的思想碰撞。他們(men) 認為(wei) ,傳(chuan) 播好運河文化,需要繼續發掘整理其精神內(nei) 涵,書(shu) 寫(xie) 新時代人民精神狀態。
據悉,“京杭對話”活動已成功舉(ju) 辦三屆,本屆活動聚焦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策劃推出11項主題活動,讓大運河文化融入當代生活,吸引了公眾(zhong) 廣泛參與(yu) 。本屆活動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世界運河曆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等共同主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