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首例規模化樟子鬆嫁接紅鬆試驗成功
記者從(cong) 自治區林草局獲悉,內(nei) 蒙古首例規模化樟子鬆嫁接紅鬆試驗在興(xing) 安盟烏(wu) 蘭(lan) 浩特市勝利機械林場取得成功。這意味著過去以生態效益為(wei) 主的樟子鬆人工林,將成為(wei) 持續增收的“搖錢樹”。
樟子鬆嫁接紅鬆不僅(jin) 較正常生長的紅鬆果林結果早、鬆塔個(ge) 頭大、鬆子顆粒飽滿,結塔量也增加一倍以上,經濟效益顯著。2016年春,勝利機械林場首次開展樟子鬆嫁接紅鬆試驗,以幼樹主幹頂芽嫁接方式嫁接紅鬆400畝(mu) ,每畝(mu) 樟子鬆林嫁接40株紅鬆。在自然生長、未采取撫育及水肥管理措施的情況下,嫁接的樹苗於(yu) 2022年開始大麵積結實紅鬆鬆果,2023年生產(chan) 成品鬆子2000斤,產(chan) 值13萬(wan) 元。“如果沒有樟子鬆嫁接紅鬆項目,這樣一片鬆林每年基本不產(chan) 生任何經濟上的收益,項目的實施,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疊加。”勝利機械林場場長楊靜才說。今年林場擴大嫁接麵積,已累計完成嫁接3100畝(mu) 、12萬(wan) 株。
據了解,采用樟子鬆嫁接方法營造的紅鬆果林三四年後逐漸結果,較正常生長的紅鬆果林提前8—10年,7—10年進入盛果期。在精細化經營管護條件下,每株樹可產(chan) 出2.5—4.5斤鬆子,按每斤50元計算,每株樹可收入125—225元,按每畝(mu) 40株計算,可收入5000—9000元。
良好的經濟效益激發了當地農(nong) 牧民發展林草產(chan) 業(ye) 的熱情。目前該項目已經在興(xing) 安盟6個(ge) 旗縣市的5個(ge) 林場、13個(ge) 鄉(xiang) 鎮、18個(ge) 村集體(ti) 實施,輻射帶動周邊群眾(zhong) 1500餘(yu) 戶。下一步,興(xing) 安盟林草局還要在全盟範圍內(nei) 啟動實施10萬(wan) 畝(mu) 樟子鬆嫁接紅鬆項目。
自治區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樟子鬆耐寒耐旱,是我國北方地區人工造林先鋒樹種,在內(nei) 蒙古有大麵積分布,長期以來發揮著重要的生態效益。烏(wu) 蘭(lan) 浩特市樟子鬆嫁接紅鬆的成功案例,有望在全區大規模推廣,成為(wei) 林場、農(nong) 牧民穩定增收的新路徑。(記者 霍曉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