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生態美起來 百姓富起來(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

發布時間:2023-11-17 16:3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日前印發的《深化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努力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各地積極支持林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拓寬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有效促進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

  

  完善基礎設施,加大政策支持,發展林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走進四川省蒼溪縣陵江鎮的誌維油橄欖果家庭種植農(nong) 場,一幅現代化產(chan) 業(ye) 園圖景展現在眼前。這裏水、電、路、網全覆蓋,長勢良好的油橄欖鬱鬱蔥蔥。

  3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山坡。陵江鎮廟埡社區的胡誌為(wei) 返鄉(xiang) 創業(ye) ,流轉林地栽植了5萬(wan) 餘(yu) 株良種油橄欖。“在林權抵押貸款、政府補助資金等支持下,園區累計投入了1100餘(yu) 萬(wan) 元,今年還建起了橄欖油加工生產(chan) 線。”胡誌為(wei) 告訴記者。

  以前,當地油橄欖散種散收,種植成本高,產(chan) 業(ye) 難以形成規模,現代林業(ye) 園區建設解決(jue) 了這些問題。“園區采用統籌統管統建、技術入股等多種經營模式,帶動周邊林農(nong) 種植油橄欖,常年吸納周邊近50名林農(nong) 務工,人均年增收2萬(wan) 元左右。”胡誌為(wei) 說。

  “接下來,鎮裏將建設3000畝(mu) 高標準油橄欖示範園區,帶動更多林農(nong) 種植,讓荒山增綠、林農(nong) 增收。”陵江鎮副鎮長趙剛說。

  集體(ti) 林區要實現綠富雙贏,發展林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勢在必行。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樟山鎮堯塘村油茶基地裏,種植戶劉華峰正忙著采收油茶果。“擴大基地規模後,管理更加科學,油茶果質量更好,去年純收入近20萬(wan) 元,今年應該還能多點。”劉華峰說。

  吉州區種植油茶曆史悠久。集體(ti) 林改後,區裏把油茶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主導特色產(chan) 業(ye) ,大力推廣“林權抵押+森林保險”模式,解決(jue) 林農(nong) “缺資金、怕虧(kui) 錢”的後顧之憂。

  “連續3年,江西每年出台扶持林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文件,省財政加大資金投入,新造油茶林補貼由每畝(mu) 500元提高到1000元,出台油茶產(chan) 業(ye) 金融服務方案,將油茶保險納入省級特色農(nong) 業(ye) 保險範圍,啟動實施了油茶資源擴麵提質、油茶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山茶油市場開拓等行動,全力支持油茶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江西省林業(ye) 局副局長劉賓介紹,政策合力推動,全省油茶、毛竹、林下經濟等林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輻射帶動從(cong) 業(ye) 人員超過800萬(wan) 人。

  “科學合理利用集體(ti) 林資源,發展林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能有效促進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國家林草局林業(ye) 和草原改革發展司司長王俊中介紹,為(wei) 促進林業(ye)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方案》明確要求,支持集體(ti) 林業(ye) 大縣發展林業(ye) 產(chan) 業(ye) ,提升一批現代產(chan) 業(ye) 園區,扶持一批專(zhuan) 精特新林業(ye) 企業(ye) ,支持林業(ye) 產(chan) 業(ye) 路、旅遊路、資源路等集體(ti) 林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加強政策支持,改善發展條件,推動林業(ye) 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帶動林區經濟增長、林農(nong) 增收致富。

  創新業(ye) 態,延伸鏈條,讓林農(nong) 不砍樹也能致富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莫幹山腳下,星羅棋布的鄉(xiang) 村民宿猶如一顆顆鑲嵌在翠林間的珍珠。

  “每到春季,竹葉下新長出褐鬆茸,遊客可喜歡采了。”德清縣莫幹山鎮紫嶺村種植戶潘洪財告訴記者,褐鬆茸是近年菌類市場的新秀,市場價(jia) 格在每公斤20元左右。

  “十幾年前我們(men) 村開始林改,當時竹子賣不上價(jia) ,林業(ye) 部門免費送給我們(men) 褐鬆茸菌種,我就在自家毛竹林地裏試種了1畝(mu) 。”潘洪財回憶,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褐鬆茸當年就取得了不錯的收益。現在,潘洪財的褐鬆茸種植麵積擴大到50畝(mu) ,他還做起了直播帶貨,日子越過越紅火。

  近年來,德清縣以深化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為(wei) 契機,分區域、分時段、多模式發展林下經濟,通過引進新品種、采用新技術,不斷優(you) 化林下種養(yang) 模式,全縣林下經濟麵積超過10萬(wan) 畝(mu) ,綜合產(chan) 值超過10億(yi) 元。

  在此基礎上,德清縣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融合新業(ye) 態,促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著鄉(xiang) 村旅遊的興(xing) 起,潘洪財捕捉到商機,在村裏開了“梅皋塢山居”民宿。“很多遊客來我們(men) 這裏,為(wei) 的是農(nong) 村生活體(ti) 驗,我就組織他們(men) 上山采蘑菇、挖筍、挖野菜,每年3到5月是褐鬆茸采摘季,民宿一房難求。”潘洪財說。

  德清縣大力推動生態旅遊發展,培育中高端民宿上千家,不斷壯大休閑采摘、生態旅遊、創客基地等新業(ye) 態發展,豐(feng) 富林業(ye) 生產(chan) 經營方式,帶動林農(nong) 戶均年增收6萬(wan) 元左右。

  林農(nong) 不砍樹也能致富。《方案》明確提出,適度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遊、森林康養(yang) 、自然教育等綠色富民產(chan) 業(ye) ;鼓勵各地舉(ju) 辦森林生態產(chan) 品推介活動,提供市場營銷服務;建立森林生態產(chan) 品標誌管理和產(chan) 品追溯體(ti) 係,創建區域林業(ye) 特色品牌。“在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的前提下,這些政策措施將有力推動集體(ti) 林區綠色富民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實現生態改善、經濟增長、林農(nong) 致富。”王俊中說。

  完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讓社會(hui) 得綠、林農(nong) 得利

  “好生態就是真金白銀。”福建省三明市將樂(le) 縣高唐鎮常口村村民孫桂英說,“保護好山上的樹,每年都能有一筆收入。”

  三明市創新推出林票、碳票製度。像孫桂英一樣,許多農(nong) 民嚐到林改甜頭。

  林票是國有林業(ye) 企業(ye) 與(yu) 村集體(ti) 或林農(nong) 合作共有的林權份額化、價(jia) 值化憑證,可進行交易、質押、兌(dui) 現。“將林地流轉給國有林場換成林票後,鄉(xiang) 親(qin) 們(men) 每年有3%的兜底收益。”常口村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林順說。

  林業(ye) 碳票是林地碳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有了它,林子的固碳功能可以作為(wei) 資產(chan) 進行交易。“好空氣也可以賣錢!去年9月,我們(men) 收到了村集體(ti) 首次碳票交易14萬(wan) 元的分紅。”張林順說。

  “林農(nong) 通過林票製度,可獲得穩定收入;林業(ye) 碳票通過交易可以抵消企業(ye) 碳排放額度,今年8月,三明林業(ye) 碳票賣到了上海,在全國實現了首次跨省交易。”三明市林業(ye) 局副局長潘子凡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已製發林票6.3億(yi) 元,惠及林農(nong) 7.8萬(wan) 人,通過碳票帶動碳匯交易近3000萬(wan) 元。下一步,三明市將加強與(yu) 央企國企合作,擴大林票製發規模,修訂完善林票管理辦法,確保林票價(jia) 值長期穩定。

  全國綠化委員會(hui) 辦公室專(zhuan) 職副主任徐濟德說:“林木蓄積量每增長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集體(ti) 林中的中幼林多,蓄積量增長空間大,可以發揮更大的碳匯潛力。”

  拓寬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有力調動了廣大林農(nong) 參與(yu) 國土綠化的積極性。

  “在屋後種了幾棵樹,過去長大成材賣了才能有錢賺,沒想到現在每年都有錢賺。”江西省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村民甘柏永說,日前在村裏舉(ju) 行的“鄉(xiang) 村林碳”項目碳匯收益資金發放儀(yi) 式上,按照固碳量每噸50元的價(jia) 格,181戶村民一共收到了12820元碳匯收益。

  今年2月,鄉(xiang) 村林木碳匯項目在長水村落地。鄉(xiang) 親(qin) 們(men) 積極參與(yu) ,全村種植了5萬(wan) 株樹,美化了村莊環境,20年內(nei) 還能產(chan) 生碳匯交易收入。

  武寧縣探索建立多元生態補償(chang) 機製,按照“誰受益、誰補償(chang) ,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逐步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助標準,每年生態補償(chang) 資金6200多萬(wan) 元,全縣森林覆蓋率逐年增長。長水村村幹部況宏剛說:“現在生態公益林補助標準提高到了每畝(mu) 21元,村民戶均一年有近4000元的生態補償(chang) 收入。”

  “山區林區的發展,要探索完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實施林業(ye) 碳匯碳票製度,促進林業(ye) 碳匯價(jia) 值變現,健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chang) 機製,讓林農(nong) 保護修複生態能夠得到合理的回報,實現社會(hui) 得綠、林農(nong) 得利。”王俊中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7日 18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