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醫者仁心 造福當地人民(權威發布)
今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日前,中宣部向全社會(hui) 宣傳(chuan) 發布中國援外醫療隊群體(ti) 代表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men) “時代楷模”稱號。16日,國新辦舉(ju) 行中外記者見麵會(hui) ,邀請其中5名代表與(yu) 中外記者見麵交流。
不畏艱苦,守護當地人民健康
第二十四批援幾內(nei) 亞(ya) 中國醫療隊隊長暨國家埃博拉防控專(zhuan) 家組組長、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王振常回憶,醫療隊2014年8月出發時,正是國際上埃博拉疫情最嚴(yan) 峻的時刻。“能不能去、去了怎麽(me) 辦、去了風險有多大?經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各級部門嚴(yan) 格科學判斷,醫療隊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統一要求和部署,按期出發。”王振常說。
“這個(ge) 過程既害怕又擔心,但是又有榮譽感和成就感。”王振常說。麵對埃博拉疫情,醫療隊沒有一個(ge) 人退縮,到達之後開展調研、分析,以及埃博拉防控具體(ti) 援助點的工作。幾內(nei) 亞(ya) 政府高度肯定整個(ge) 醫療隊和中國埃博拉防控組的工作,醫療隊和防控組在援幾內(nei) 亞(ya) 曆史上第一次獲得“幾內(nei) 亞(ya) 共和國勳章”。
第四、七、八批吉林省援科威特中國醫療隊隊員、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劉春介紹,中醫是中國援科威特醫療隊的鮮明特色。1999年至2010年間,她曾先後3次赴科威特參加援外醫療工作,援科威特6年間累計治療患者6000餘(yu) 人。
“我最初到科威特的時候,當地人對針灸的認識還很少,人們(men) 對小小的銀針能治療疾病也表示懷疑。”劉春說。後來,醫療隊通過開展針刺、拔罐、穴位貼敷等具有中醫傳(chuan) 統特色的治療方式,向患者推廣中醫療法,進而讓他們(men) 了解中國文化。有些患者在治療結束以後也成為(wei) 醫療隊的好朋友、“中醫粉”,在他們(men) 的口口相傳(chuan) 下,來中醫診所看病的人越來越多。
仁心仁術,服務好每一名患者
浙江省湖州市中醫院護理部主任、主任護師朱惠芳先後兩(liang) 次參加援外醫療隊,累計在我國政府援建的中非友誼醫院和馬裏醫院工作了三年半的時間。她被非洲當地的孩子們(men) 親(qin) 切地喚作“中國媽媽”。
一次,一名16歲的馬裏男孩在上學途中發生了車禍,導致頸椎損傷(shang) 伴有脊髓損傷(shang) ,原本喜歡中國武術和運動的他,隻能躺在床上養(yang) 傷(shang) ,情緒也很低落。朱惠芳帶著馬方的護士一起給他清理傷(shang) 口換藥,之後的每一天都會(hui) 在他的病床前多待一會(hui) 兒(er) ,鼓勵他樹立康複信心。通過兩(liang) 個(ge) 半月的精心照料,他的傷(shang) 情好起來,心情也逐漸好轉。
“有一次小男孩回醫院複查,正好碰到媒體(ti) 采訪,他衝(chong) 著鏡頭就說‘這是我的中國媽媽’,直到現在我們(men) 還有聯係,他已經成為(wei) 馬裏的一名大學生了。”朱惠芳說,“當靦腆的非洲孩子們(men) 從(cong) 陌生、害怕到熟悉,甚至依偎在我的懷中喊我‘媽媽、媽媽’的時候,自己心裏既感到欣慰,又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
第十批援埃塞俄比亞(ya) 中國醫療隊隊員、河南安陽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梅學謙談起父親(qin) 對自己的影響。梅學謙的父親(qin) 梅庚年是第一批援助埃塞俄比亞(ya) 的醫療隊隊長兼黨(dang) 委書(shu) 記,1975年8月11日在埃塞俄比亞(ya) 殉職,並安葬在埃塞俄比亞(ya) 。“在非洲,父親(qin) 利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特長救治了不少非洲患者,受到了當地政府和大使館的讚揚和認可。”梅學謙說,“對我來說,我有一個(ge) 完成他未竟事業(ye) 的念頭。作為(wei) 醫生,我也想到埃塞俄比亞(ya) 為(wei) 當地的群眾(zhong) 服務。”
授人以漁,推動當地醫療技術發展
“要真正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授人以魚’更需要‘授人以漁’。”第二、三、四批援多米尼克中國醫療隊隊員、廣東(dong)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nei) 科副主任醫師吳德熙說。
在中多友誼醫院,吳德熙開展了多次心血管相關(guan) 講座、臨(lin) 床教學查房和多學科病例討論,示範和教授新技術,讓當地的醫生能夠掌握新技術、知識和理念。同時,結合當地的情況推動當地學科建設,建立了首個(ge) 心血管內(nei) 科,推動了中多對口合作項目的落地,中多心血管影像學中心和中多遠程醫學中心正式啟動。
“很多患者和家屬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國雖有界,醫者無疆’,這段珍貴難忘的經曆,讓我對醫生的職責和使命有了更深的體(ti) 會(hui) ,我將繼續堅守醫者初心,守護好人民的健康,在推動中多衛生領域的合作和交流中作出新的貢獻。”吳德熙說。
王振常表示,第二十四批援幾內(nei) 亞(ya) 中國醫療隊在埃博拉疫情狀態下,在醫療技術上同樣開展了很多工作。比如,當地原本的神經外科手術是肉眼直視手術,經過各種培訓以後實現了顯微外科手術。“我們(men) 特別希望,通過我們(men) 的醫療技術服務受援國的老百姓,更希望為(wei) 他們(men) 培養(yang) 人才,留下技術。”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7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