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為了更美的烏梁素海(綠水青山守護者)
“我愛這裏的每一片水域、每一隻水鳥。希望我們(men) 的共同守護能讓更多水鳥來到烏(wu) 梁素海”
冬日,烏(wu) 梁素海。岸邊大片黃色蘆葦隨風飄搖,綠頭鴨、赤麻鴨等水鳥,或翱翔於(yu) 空中,或遊弋於(yu) 葦蕩。
常有一位皮膚黝黑的漢子手持望遠鏡與(yu) 單反相機觀察鳥兒(er) 。他就是馬海明(見圖,本報記者張棖攝),愛鳥護鳥是他多年不變的堅持。
位於(yu) 內(nei) 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wu) 拉特前旗境內(nei) 的烏(wu) 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濕地。56歲的馬海明在烏(wu) 梁素海畔長大。
1986年,馬海明進入當時的烏(wu) 梁素海漁場二分場從(cong) 事漁業(ye) 工作。上世紀90年代,烏(wu) 梁素海因湖區排汙量不斷增加,水質不斷下降,甚至一度惡化到劣Ⅴ類。“小時候的風景沒有了,離湖邊老遠就能聞到異味,鳥也越來越少。”馬海明很痛心。
1998年,烏(wu) 梁素海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成立,馬海明積極參與(yu) 到護鳥行動中來。“那時候,主要是跟漁民宣傳(chuan) 不打鳥、不捕魚,還要巡查湖麵等。”他說。2008年,他所在的烏(wu) 梁素海漁場改製成為(wei) 烏(wu) 梁素海實業(ye) 發展有限公司。
2014年,馬海明如願進入烏(wu) 梁素海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工作,被聘為(wei) 站長。巡護第一個(ge) 月,他就參與(yu) 抓獲了偷竊水鳥蛋的盜獵者。如今,經過馬海明和同事們(men) 多年努力,當地的偷盜獵現象幾近絕跡。
救助受傷(shang) 鳥類也是保護區的工作之一。2016年冬天,馬海明救助了8隻受傷(shang) 灰雁,其中4隻經治療恢複後飛走。來年開春後,這4隻灰雁飛回保護站,並繁殖了17隻幼鳥。“前年保護區建成了水鳥救助站,冬天也有室內(nei) 保溫室。條件好了,救助的鳥兒(er) 也多了。”馬海明說,不知不覺間,保護區總計救助的水鳥已達上萬(wan) 隻。
與(yu) 此同時,經過當地多年的保護和修複,烏(wu) 梁素海流域水生態環境穩中向好。水質變好了,回到烏(wu) 梁素海的水鳥也越來越多,現有鳥類260多種。“湖邊有處溫泉,現在有好幾萬(wan) 隻赤麻鴨來過冬了。”馬海明告訴記者。
如今,卸任站長回到烏(wu) 梁素海實業(ye) 發展有限公司擔任工會(hui) 主席的馬海明,依舊幹著鳥類保護的“老本行”,對接保護區管理站的工作。如今,他還緊跟潮流,將每次巡護拍攝的水鳥照片與(yu) 視頻上傳(chuan) 到短視頻平台。
“我生在烏(wu) 梁素海、長在烏(wu) 梁素海。我愛這裏的每一片水域、每一隻水鳥。希望我們(men) 的共同守護能讓更多水鳥來到烏(wu) 梁素海。”馬海明說,為(wei) 了一個(ge) 更美的烏(wu) 梁素海,就是這麽(me) 多年堅守的意義(yi) 。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0日 06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