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到2025年初步形成“10+X”未來產業體係

發布時間:2023-11-20 10:57: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人民網南京11月17日電 (周夢嬌)17日,人民網從(cong) 江蘇省政府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江蘇省政府近日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到2025年,建設10個(ge) 未來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未來產(chan) 業(ye) 科技園等平台載體(ti) ,引育50個(ge) 未來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團隊),初步形成“10+X”未來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在重點方向上,《指導意見》明確優(you) 先發展第三代半導體(ti) 、未來網絡、氫能、新型儲(chu) 能、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通用智能、前沿新材料、零碳負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虛擬現實10個(ge) 成長型未來產(chan) 業(ye) ,超前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類人機器人、先進核能等一批前沿性未來產(chan) 業(ye) ,構建“10+X”未來產(chan) 業(ye) 體(ti) 係。同時,江蘇將持續多方向、多路徑開展不確定性未來技術預研,根據未來產(chan) 業(ye) 實際發展情況更新和擴充重點發展方向。

  科技創新是培育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的“關(guan) 鍵變量”、“最大增量”。《指導意見》提出,圍繞未來產(chan) 業(ye) 重點領域探索建設“應用基礎研究特區”,每年實施15個(ge) 以上前瞻技術研發項目,加快培育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項目,提升未來產(chan) 業(ye) 創新策源能力;同時支持企業(ye) 與(yu) 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創新聯合體(ti) 、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平台,探索新型研發組織模式,加大研發投入,強化未來產(chan) 業(ye) 原創性、前瞻性技術突破;支持建設一批專(zhuan) 業(ye) 化、市場化的未來產(chan) 業(ye) 概念驗證中心、中試驗證平台,強化技術熟化、工程化放大、原型製造、可靠性驗證等轉化服務能力。

  在做大做強經營主體(ti) 方麵,《指導意見》提出,加強本土創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培育,著力引進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ye) ,加快構建未來產(chan) 業(ye) 企業(ye) 矩陣。圍繞應用場景的建設和開放,《指導意見》明確,支持國有企業(ye) 、高校、科研機構等建設驗證場景,麵向社會(hui) 有序開放;推動產(chan) 業(ye) 跨界融合示範,支持運用未來產(chan) 業(ye) 前沿技術賦能重構農(nong) 業(ye) 、製造業(ye) 、商務、能源、交通、建築、教育、康養(yang) 、文旅等行業(ye) ,到2030年,建設50個(ge) 以上開放應用場景。

  在人才引培方麵,《指導意見》提出,要研究製定未來產(chan) 業(ye) 核心人才庫和緊缺人才圖譜,加大產(chan) 業(ye) 科創領軍(jun) 人才“頂尖人才支持計劃”“雙創計劃”和省“333工程”等對未來產(chan) 業(ye) 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加快引進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jun) 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推動在蘇高校建設未來技術學院、未來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和實驗室,科學設置未來技術相關(guan) 學科,到2030年,係統培養(yang) 具有交叉複合背景的未來產(chan) 業(ye) 創新人才(團隊)100個(ge) 以上。

  在統籌協調方麵,《指導意見》要求強化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頂層設計,共同推進未來產(chan) 業(ye) 重大問題研究、重大事項決(jue) 策和重點工作部署;支持未來產(chan) 業(ye) 領域更多產(chan) 品納入省重點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產(chan) 品目錄,推動首台(套)重大裝備、首版次軟件、首批次新材料的首購首用;強化人才、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優(you) 先支持未來產(chan) 業(ye) 重大項目建設。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