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青年人才當科創主角(現場評論)
走上“擂台”,麵對業(ye) 界、學界評委,分享推動技術進行產(chan) 業(ye) 轉化的構想;奔向展廳,與(yu) 其他單位(項目)一起,參加成果展示、交流對接等活動……記者初見吉林大學博士後孟浩時,他正忙得“腳不沾地”,參加第二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ye) 大賽。團隊獲得金獎後,孟浩興(xing) 奮地說:“電話接不過來,不少企業(ye) 和單位提出合作意向。”以大賽為(wei) 合作交流的平台,很多像孟浩一樣的青年科創人才都收獲不小。
作為(wei) 我國博士後製度實施以來舉(ju) 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覆蓋麵最廣的全國性博士後創新創業(ye) 賽事,大賽吸引一大批高層次創新人才揮灑才情、碰撞智慧。有人說,這是“最強大腦”的集結,“硬核”力量的對決(jue) 。這一創新創業(ye) 的舞台,讓眾(zhong) 多優(you) 秀博士後青年脫穎而出,有利於(yu) 激發他們(men) 攀登科研高峰的動力,壯大實現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有生力量。
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博士後群體(ti) 是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men) 身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一線,有創造的想法、創新的潛力、創業(ye) 的動力。如今,廣大博士後努力推動產(chan) 學研用對接,積極把相關(guan) 科研成果投入到各行業(ye) 各戰線。
從(cong) 實驗室到生產(chan) 線,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並非易事,需要架橋梁、暢渠道。手上的科研成果,應用價(jia) 值有多大?是否有未被發現的應用場景?這是采訪時不少人的關(guan) 切。大賽就是交流互鑒的空間,有利於(yu) 信息交互、資源融通。與(yu) 同賽道選手競技,跟專(zhuan) 家評委、企業(ye) 交流,來自清華大學的張偉(wei) 挺有感觸:“我們(men) 對社會(hui) 和市場的需求有了更清楚認識,有助於(yu) 挖掘更多經濟價(jia) 值和社會(hui) 價(jia) 值。”展現亮點、交流提升,助力科研成果在轉化落地中找準定位、更好發揮效益。
從(cong) 大賽看科創活力,健全完善激勵機製至關(guan) 重要。在大賽現場的“來揭榜”區域,展板上列明單位簡介、技術需求,博士後團隊可根據自身專(zhuan) 長“揭榜”應征。如今,各類“揭榜領題”活動已逐漸常態化、機製化,對科創團隊形成吸引力、帶動力,為(wei) 業(ye) 界帶來破題新方案。實踐中,還應進一步探索創新,不斷豐(feng) 富形式、完善機製,更好激勵科創人才關(guan) 注產(chan) 業(ye) 需求、投身科技創新。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給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無論是博士後製度還是博士後創新創業(ye) 大賽,都在回答一個(ge) 問題:如何讓人才資源、創新資源、產(chan) 業(ye) 資源、市場資源實現有機統一。既培養(yang) 好人才又使用好人才,既孕育廣闊市場又滿足市場需求,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價(jia) 值,對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就此而言,仍需不遺餘(yu) 力為(wei) 人才成長發展、創新創業(ye) 創造條件,使各方麵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推動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
“未來已來,腳步更快”。大賽內(nei) 外,主題曲《未來為(wei) 我而來》唱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創新體(ti) 製機製,營造良好環境,搭建幹事創業(ye) 平台,讓施展才幹的舞台更大、創造價(jia) 值的機會(hui) 更多,日益積累的青年人才優(you) 勢就能轉化為(wei) 澎湃不竭的發展優(you) 勢。
(作者為(wei) 本報政治文化部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