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探月工程成果豐富(創新故事)
近日,在第七十四屆國際宇航大會(hui) 期間,嫦娥五號團隊獲頒“勞倫(lun) 斯團隊獎”。嫦娥五號總設計師胡浩在頒獎儀(yi) 式上宣布: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即將麵向國際開放申請,歡迎各國科學家共同研究、共享成果。
“勞倫(lun) 斯團隊獎”設立於(yu) 2001年,是國際宇航科學院每年頒發的兩(liang) 大獎項之一,旨在表彰在宇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的宇航項目團隊。嫦娥五號在技術創新、科學發現、國際合作等方麵取得的突出成就,贏得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
嫦娥五號完成了我國首個(ge) 無人月球采樣返回任務,是當時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係統工程,一舉(ju) 突破月麵采樣、月麵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hui) 對接與(yu) 樣品轉移、跳躍式再入返回等關(guan) 鍵技術。嫦娥五號帶回1731克月球樣品,是世界單次采樣量最大的無人月球采樣任務。該任務是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動實踐,為(wei) 後續的無人月球科研站、載人登月等奠定了基礎,是我國航天事業(ye) 發展的又一個(ge) 重要裏程碑。
胡浩介紹,圍繞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科研人員取得多項研究成果。目前,已經完成6批258份、共77.68克月球樣品發放,在國內(nei) 外權威期刊發表論文70餘(yu) 篇。代表性的科學發現主要包括三方麵內(nei) 容:一是通過對月球樣品研究,測定年輕的玄武岩形成時間為(wei) 20.30億(yi) 年,揭示了月球“晚年”演化曆史;二是在月球晚期岩漿活動成因方麵,推翻了岩漿源區富含放射性元素提供熱源、富含水降低岩石熔點的主流假說;三是發現了第六種月球新礦物“嫦娥石”。
胡浩表示,為(wei) 有效推進月球樣品的聯合研究和應用,促進科學成果的國際共享,我國麵向國際開放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申請。
國家航天局有關(guan) 負責人透露,嫦娥六號目前正按計劃開展正樣階段研製工作,計劃於(yu) 2024年前後實施。
同為(wei) 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嫦娥六號與(yu) 嫦娥五號有哪些不同?
胡浩告訴記者,任務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三點:“一是嫦娥六號著陸區為(wei) 月球背麵南極—艾特肯盆地;二是任務實施過程中引入了鵲橋二號中繼星的支持;三是增加了國際合作內(nei) 容。”
據介紹,迄今人類進行的10次月球采樣返回均位於(yu) 月球正麵,月球背麵整體(ti) 上相對月球正麵更為(wei) 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體(ti) 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價(jia) 值。嫦娥六號任務預選著陸區位於(yu) 月球背麵南極—艾特肯盆地,有望發現並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
第七十四屆國際宇航大會(hui) 期間,國家航天局還發布了嫦娥八號任務國際合作機遇公告。嫦娥八號計劃於(yu) 2028年前後實施發射,將開展月球多物理場、區域地質剖麵探測與(yu) 研究,月基對地觀測與(yu) 研究等工作,將與(yu) 嫦娥七號等共同組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國家航天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中國探月工程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的原則,麵向國際社會(hui) 開放嫦娥八號國際合作機遇,歡迎各國與(yu) 國際組織加入,開展任務級、係統級、單機級合作,共同實現更多重大原創性科學發現。
(段宇濠參與(yu) 采寫(xie) )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0日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