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居民樂享其“乘” 山區百姓出村更便捷
實習(xi) 記者 張佳琪
整理好工作材料,中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岑誠看了一眼手表,上午十點整,距離前往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懷柔園區的定製公交發車還有十分鍾。不緊不慢地下樓來到北四環西路旁的中關(guan) 村人才苑站點,大巴車在十點十分準時抵達。“大約要一個(ge) 半小時,剛好能趕上午餐,還不耽誤下午的任務,挺方便!”一路上,岑誠在舒服的座位上或辦公或小憩,從(cong) 容自得。
調整線路、增加班次、減少站點……今年,懷柔區交通局將響應懷柔科學城科研人員“出行+公務+通勤”需求納入主題教育中,交通局相關(guan) 負責人直抵一線,梳理12345市民訴求、開展線上問卷調查、組織召開座談會(hui) 直接對話科學城科研人員,尋找問題、設計方案並逐一論證,最終落地實施。
拿科研人員在懷柔海澱頻繁往返來說,繁瑣的通勤方式曾讓人很撓頭。“不少科研院所在兩(liang) 地都有院址,上午在懷柔做科研,下午到海澱上課是常事。此前直達公交沒通,一趟下來費時又費力。有些院所沒辦法,隻能自己掏腰包租班車。”對此,懷柔區交通局以開展主題教育為(wei) 契機,聯合北京公交集團客七分公司實地蹲點調研。
那段時間,新組建專(zhuan) 班的辦公場所幾乎都挪到了線上,開視頻會(hui) 、梳理問題、研討方案,每天忙得熱火朝天。懷柔區交通局副局長梁永斌表示,“我們(men) 在4個(ge) 月內(nei) 便打通了各個(ge) 環節,讓直通車開到了科研人員家門口。這段時間其他事也沒耽誤,同步進行的還有增設H85通勤線路、加密快速直達197路站點、補充科學城到懷柔城區的新線路等。”
不僅(jin) 如此,科研人員通勤的“最後一公裏”問題也在今年得以解決(jue) 。懷柔科學城範圍內(nei) ,各大院所周邊都多了一排排整齊、嶄新的交通工具——共享單車。截至目前,投放點位已超過40個(ge) ,形成科學城區域單車全覆蓋。
公共交通優(you) 化做得好不好,效果自身會(hui) 說話。懷柔區交通局局長田傑說,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懷柔已持續優(you) 化科學城區域公交線路6條次,惠及周邊7個(ge) 居住小區居民的日常購物、就醫出行需求,還開通2條懷柔科學城至中心城區的定製班線。“我們(men) 將持續關(guan) 注區內(nei) 實際道路建設進度,真抓實幹,有針對性地對公交線路進行優(you) 化調整,為(wei) 在懷柔工作生活的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出行服務。”
變化不僅(jin) 體(ti) 現在懷柔科學城。素有“北極鄉(xiang) ”之稱的喇叭溝門滿族鄉(xiang) 每年都會(hui) 迎來幾撥大客流。記者梳理發現,從(cong) 懷柔城區到山區最北部大約100公裏,一條京加路上多條線路並行,而山區村莊分散密布,串聯各村的線路、班次少,出村到鎮裏上學、拿藥、看病挺不方便。“今年我們(men) 試點了‘長線截短、短線增班’措施,裁掉冗餘(yu) 的線路,為(wei) 更有需求的山區增線增班。經過合理調整,財政上並沒有額外增加負擔。”懷柔區交通局執法十分隊工作人員賈子葉說,目前山區H15、H16、H31等15條公交線路已經得到優(you) 化、11個(ge) 村開通了“便民服務”公交專(zhuan) 線,假日從(cong) 北京城區到喇叭溝門滿族鄉(xiang) 登山賞景也有了直達專(zhuan) 線,這些都是應山區百姓的呼聲而完成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