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平遙漆器,光與彩的對話(傳承之光)

發布時間:2023-11-27 10:1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山西平遙娃留村,86歲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平遙推光漆髹飾技藝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薛生金每天6點起床,開始忙碌。他頭發花白,腰杆筆直。這裏是他的出生地,也是薛氏漆藝研究院所在地。

  在學習(xi) 漆器製作技藝之前,16歲的薛生金就到平遙文化布景社學藝,給劇團畫布景,跑遍晉東(dong) 南太行山區,眼力和腿力都得到了鍛煉。藝術是相通的。1958年,平遙推光漆器廠成立後,薛生金師從(cong) 手工藝人喬(qiao) 泉玉,半年後做出了第一件作品。1962年,他擔任漆器組組長,開始帶徒,至今已帶出200多名學徒。這些學徒年齡跨度從(cong) 17歲到70多歲,其中有10多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

  薛生金的學徒中也有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大兒(er) 子薛曉東(dong) ,已成為(wei) 平遙推光漆髹飾技藝的新生代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94年,薛曉東(dong) 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進修學習(xi) ,逐漸形成寫(xie) 實與(yu) 抽象兼顧、中西合璧的風格。他的《洛神》係列、《鶴》係列作品,融合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元素和西方古典繪畫的特點,努力追求形神兼備。目前在高校教授美術設計課程的薛生金孫女薛夢瑤屬於(yu) “學院派”,她嚐試將漆藝與(yu) 現代藝術相結合,努力探索平遙推光漆的更多可能性。

  薛生金還是中國推光漆器博物館名譽館長。漫步於(yu) 博物館,木工坊、灰胎坊、畫工坊等應有盡有,各種精美漆器令人目不暇接。走進一間畫工坊,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劉金海正揮毫作畫。他將國畫、油畫的一些特點融入平遙推光漆器的技藝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與(yu) 劉金海同齡的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胡曉明,將寫(xie) 意花鳥運用到漆畫配景中,逼真描繪出動物的皮毛質感及神態。推光組裏都是女士,她們(men) 的手掌更加細膩柔軟、有韌勁。通過上萬(wan) 次摩挲,手掌的溫度與(yu) 力量為(wei) 漆器注入了質感。推光組組長王海蓮正俯身用手掌順著一個(ge) 方向推磨一件小型漆胎。從(cong) 砂紙、豆油、細磚灰到滑石粉,一道比一道細膩,直至漆麵越來越光亮,宛如玉般溫潤。就這樣,藝術家們(men) 在漆胎上創作出一件件精美傳(chuan) 神的藝術品。屏風、酒櫃、香樟木箱、茶幾、八仙桌、首飾盒等,接連製作完成。這些產(chan) 品進入尋常百姓家,寄托著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滴漆入土,千年不壞,堅固於(yu) 質,光彩於(yu) 文,正是平遙漆器之美。

  “趁現在還看得清、畫得動,我想再多創作一些漆器作品。留下作品,就留下了漆器工藝。”除了指導學徒,薛生金還親(qin) 自設計製作了不少大型漆器作品,其中漆藝作品《百貓戲春圖》曆時3年完成。一隻隻靈動活潑的貓咪嬉鬧玩耍,一派喜氣洋洋。2021年完成的漆藝作品《滿園芳菲》是他人物畫創作經驗之集大成。畫中的少女三五成群,或踏青,或垂釣,或下棋,或繪畫,百人百態。他把畫家吳道子的衣袂線條流暢生動、人物麵部線條精細、色彩濃鬱深沉等技法用於(yu) 人物畫創作;把《清明上河圖》蘊含的布局嚴(yan) 謹、繁而不亂(luan) ,畫家唐伯虎的嚴(yan) 謹雄渾、風骨奇峭,畫家馬遠的勁利闊略、皴法硬朗等風格吸收並運用於(yu) 山水畫創作,融合形成了自身風格。薛生金曆時2年精心打磨的漆藝作品《太行風光》,山脈巍峨壯觀,霞光灑向大地,用漆器藝術深情禮讚太行精神。

  多年前,薛生金曾在平遙古城開了一家名為(wei) “漆藝苑”的店,生意不錯。傳(chuan) 統天然大漆因溫度濕度需要控製,產(chan) 量低,成本高,麵臨(lin) 失傳(chuan) 風險。一番思考後,他關(guan) 掉了當時生意興(xing) 隆的“漆藝苑”,回到平遙娃留村。在他看來,守護好傳(chuan) 統、傳(chuan) 承好技藝是他的事業(ye) 。近年來,薛生金在自己的工作室精心研究,恢複了多項失傳(chuan) 的技藝,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從(cong) 過去的個(ge) 位數增加到了20多種,創造了“三金三彩”“青綠山水”“天然彩色玉石鑲嵌”等新工藝。2022年,薛生金成為(wei)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選人之一。

  在光與(yu) 彩的對話中,平遙漆器的傳(chuan) 承人找到了藝術與(yu) 精神的家園。他們(men) 用筆下的畫作、手中的技藝、心中的情感,描摹出一幅平遙古城的生活圖景。也許,這正是非遺傳(chuan) 承人心中的山水。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5日 06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