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農民紮根額濟納8年植綠31萬畝

發布時間:2023-11-27 10:15: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一大早,60歲的額濟納旗浩林生態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王建剛和工人們(men) 吃過早餐後,就帶著工人們(men) 來到梭梭林種植地,查看寒潮天林木的生長情況。

  走進王建剛的梭梭種植造林地,放眼望去,數萬(wan) 畝(mu) 的梭梭林在茫茫戈壁沙海中鋪向遠方,有的梭梭已高達兩(liang) 米多,矮的也有一米多高,形成了一道防風固沙林帶。王建剛是來自北京的農(nong) 民企業(ye) 家,他已堅守在額濟納荒漠戈壁治沙造林植綠8年,累計投資1億(yi) 多元,共造林植綠達31萬(wan) 畝(mu) 。多年來在沙海戈壁植樹治沙,他的皮膚被曬得黝黑,從(cong) 外表上看很難把他和一個(ge) 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聯係到一起。

  王建剛是土生土長的京郊農(nong) 民,上世紀80年代初,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他白手起家,靠苗木種植走上致富之路。“雖然一直種苗木,但我早就有個(ge) 心願,就是到環境最惡劣的地方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王建剛說。2015年初夏,52歲的王建剛來到額濟納旗,當看到這裏地廣人稀、風沙肆虐、幹旱少雨、生態環境脆弱時,他打定主意要來額濟納植樹造林。由此讓他的人生和額濟納的荒漠戈壁結下了不解之緣。

  2015年8月,王建剛放棄了北京安逸的生活,帶上車、設備和工人來到1500公裏之外的額濟納旗,一頭紮進了茫茫戈壁,開始了他的戈壁綠洲夢。

  當年,他投入1300餘(yu) 萬(wan) 元承包了額濟納旗東(dong) 風鎮52000餘(yu) 畝(mu) 戈壁荒灘,並成立額濟納旗浩林生態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開始了艱辛的荒漠戈壁種植梭梭樹防風固沙事業(ye) 。

  盛夏的額濟納,晝夜溫差大,白天地表溫度都在五六十攝氏度,沙漠中人煙稀少、沒路、寸草不生。即便是王建剛來時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但眼前的景象還是給了他一個(ge) “下馬威”。

  “剛到額濟納植樹那天,我們(men) 就趕上了沙塵暴。要不是親(qin) 眼所見,真的無法想象,黑乎乎的黃沙漫天,什麽(me) 都看不見,人躲在車裏,隻能聽見沙礫拍打玻璃的巨響。”王建剛說。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脆弱的生態條件,反而更激發了王建剛的鬥誌:“我非要跟老天鬥一鬥,在這最需要搞綠化的地方植樹。”

  那段時間,王建剛和工人們(men) 白天頂著高溫挖坑種樹,晚上由於(yu) 風沙大,不能搭帳篷,隻能住在臨(lin) 時挖的地窩子裏。“地窩子可以抵禦風沙,冬暖夏涼,但通風較差。”他說,盡管環境艱苦,但他從(cong) 未想過退縮。

  一個(ge) 個(ge) 挖坑、一棵棵栽苗、一坑坑澆灌,王建剛一步步走近心中的夢想。到2016年5月,他硬是把5萬(wan) 畝(mu) 梭梭種在了額濟納的戈壁荒灘上。

  之後,王建剛繼續擴大梭梭林種植麵積。在種植中,他通過摸索,不斷改進種植技術,研發了梭梭“平茬法”種植技術,使梭梭的種植期從(cong) 原來每年的45天,增加到240天,成活率達到90%以上。為(wei) 了節約水資源,他給戈壁灘鋪上了滴灌。從(cong) 整苗造林到平茬造林,從(cong) 開溝造林到打坑造林,王建剛一次次總結經驗,用自己摸索的方法大大提高了造林效率。他還利用額濟納旗日照強、時間長的優(you) 勢,采用光伏發電滴灌技術,在戈壁灘種植和養(yang) 護梭梭樹……

  一年年堅持不懈在沙漠戈壁植綠,王建剛讓曾經的沙漠戈壁不毛之地,崛起了一片綠洲。

  為(wei) 實現梭梭樹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合作社在王建剛帶領下,在梭梭根下嫁接肉蓯蓉,開拓發展林下經濟,經濟效益逐步顯現。近幾年,他把12萬(wan) 畝(mu) 梭梭林全部嫁接了肉蓯蓉,梭梭林搖身一變成了富民的肉蓯蓉種植基地。“肉蓯蓉全身都是寶,新鮮的肉蓯蓉,一根至少賣到百八十元,好的則要成百上千,肉蓯蓉的種子價(jia) 格高達2萬(wan) 元一公斤。通過種植梭梭樹嫁接肉蓯蓉發展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目前已累計采集肉蓯蓉種子700多公斤,產(chan) 值達1400多萬(wan) 元。這樣不但節約了大量資金,而且保留了額濟納肉蓯蓉的優(you) 良品質。”王建剛說。2021年,王建剛經營的中藥材種植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入選第五批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

  春來秋往,王建剛不僅(jin) 為(wei) 浩瀚的沙漠戈壁增添了靚麗(li) 的綠洲,還探索出一條符合沙漠戈壁灘種植梭梭樹成林和發展當地沙產(chan) 業(ye) 的新路子。如今戈壁綠了,王建剛治理生態的決(jue) 心、信心更加堅定,心中還謀劃著更大更遠的目標。“我要把這個(ge) 綠色事業(ye) 持續發展下去,在我有生之年,在戈壁沙漠造百萬(wan) 畝(mu) 梭梭林。如果真成了,我這一輩子啊,就值了!”王建剛說。(記者 劉宏章)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