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人實現“運動自由”
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烏(wu) 海市植物園裏就已經熱鬧起來。在繞園一周的嶄新塑膠跑道上,晨練的市民或快走、或慢跑,由此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
“新建的場地很不錯,離家又近,我們(men) 這些健步走愛好者有了新的聚集地,一有空就相約來這兒(er) 健步走。”市民魏麗(li) 說,在景色宜人的植物園健身步道上行走,呼吸著新鮮空氣,運動賞景“兩(liang) 不誤”。
今年,為(wei) 滿足附近群眾(zhong) 健身的更高需求,烏(wu) 海市在市植物園修建了健身步道、健身廣場等,其中健走步道7.1公裏,健身廣場近2萬(wan) 平方米,同時還配套籃球場、羽毛球場、毽球場、七人製足球場及漫步機、腹肌板等全民健身設施,極大方便了市民就近參與(yu) 健身活動,收獲居民們(men) 的一致點讚。
當夜幕降臨(lin) ,位於(yu) 海勃灣區濱河社區活動中心的羽毛球場迎來了一天中的熱鬧時刻。球場上敏捷矯健的身影揮舞著球拍,輕盈、靈巧的羽毛球在空中上下翻飛,人們(men) 在這裏揮灑著運動的汗水。
“現在,活動中心晚上開放時間延長了,下了班來打羽毛球的時間更寬裕了。”市民李亞(ya) 坤對濱河社區活動中心的便民舉(ju) 措讚不絕口。
如今,“動起來”投入全民健身的潮流中去,逐漸成為(wei) 很多烏(wu) 海人的追求。無論是晨曦微露,還是晚霞將盡,穿行於(yu) 全市各個(ge) 公園、廣場、社區,散步跑步、鍛煉健身、翩翩起舞的人群隨處可見。人們(men) 盡情享受運動帶來的健康、快樂(le) ,背後是烏(wu) 海市秉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充分整合體(ti) 育資源,健全群眾(zhong) 身邊健身設施網絡的生動實踐。
多年來,烏(wu) 海市共建成體(ti) 育場館54所,全民健身體(ti) 育場館4所,社區體(ti) 育場館12所,各級學校體(ti) 育場館38所。全市體(ti) 育場地麵積達到131.11萬(wan) 平方米,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為(wei) 2.36平方米。同時,烏(wu) 海市還建成投用各級各類足球場地104塊,其中五人製籠式足球場地43塊,每萬(wan) 人足球場地數為(wei) 1.86塊。
著眼於(yu) 群眾(zhong) 健身的便捷性,烏(wu) 海市讓群眾(zhong) 身邊舉(ju) 步可達的健身場所遍地開花,居民不出小區就能享受到“運動自由”。近年來,通過疏解騰退、留白增綠等方式,該市對22處城市“邊角料”進行了提質改造,全部打造成口袋公園,滿足群眾(zhong) 健身休閑需求。截至目前,全市20個(ge) 鎮(街道)均建有公共體(ti) 育設施,14個(ge) 行政村均建有文體(ti) 活動室和健身廣場,69個(ge) 城市社區均建有便捷、實用的體(ti) 育健身設施。
“家門口新建了公園,就近能鍛煉身體(ti) ,有個(ge) 健身的地方對我們(men) 居民來說是實打實的福利。”海勃灣區海達社區居民張貴華的一席話道出了眾(zhong) 多烏(wu) 海人的心聲。
此外,烏(wu) 海市積極舉(ju) 辦、打造品牌賽事活動,以大型賽事活動為(wei) 引領,帶動全民健身融合發展。今年以來,烏(wu) 海市先後舉(ju) 辦了2023環烏(wu) 海湖自行車公開賽、烏(wu) 海“母親(qin) 河之旅”馬拉鬆賽、全國沙灘足球巡回賽等賽事活動,吸引市民熱情參與(yu) ,將全民健身氛圍感持續“拉滿”。
網絡健全、設施完善、群眾(zhong) 參與(yu) 度高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正在烏(wu) 海市變成現實,全民參與(yu) 運動健身不僅(jin) 塑造著健康生活的新風尚,也讓烏(wu) 海這座城市愈發充滿朝氣與(yu) 活力。(記者 郝飆 通訊員 劉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