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算力早日像水和電一樣即取即用(新知)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轉型,努力彌合‘數字鴻溝’,推動數字經濟全麵發展。”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生產(chan) 力,主要通過算力基礎設施向社會(hui) 提供服務。不久前,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並專(zhuan) 門對增強算力賦能成效作出部署。本版今起推出係列評論,和讀者一起探討,如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算力設施融合應用,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
——編 者
【現象】東(dong) 數西算一體(ti) 化算力服務平台正式上線運營;我國首個(ge) 實現多元異構算力調度的全國性平台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一體(ti) 化算力服務平台在廣東(dong) 深圳前海上線試運行……今年以來,我國一體(ti) 化算力服務體(ti) 係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為(wei) 推動算力在更多生產(chan) 生活場景的應用落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點評】
小到手機、個(ge) 人電腦,大到服務器、超級計算機,算力正走進千家萬(wan) 戶、服務千行百業(ye) ,成為(wei) 像水和電一樣的公共基礎資源。不過,算力不僅(jin) 是計算機硬件的運算能力,更是一種基於(yu) 計算的服務能力。把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算力資源連接起來,形成一個(ge) 統一調度的算力網絡,算力才能像水、電一樣“一點接入、即取即用”。
構建一體(ti) 化算力服務體(ti) 係的目標,就是要將算力及時、快速、經濟地提供給用戶,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調用算力資源,從(cong) 而不斷降低使用門檻,拓展算力應用場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雲(yun) 計算、算力共享等新技術新應用,就是致力於(yu) 將各種算力資源“打通”“池化”,再根據使用需求進行調度,推動算力資源廣泛接入、深度應用。
類似於(yu) 電網、水網,一體(ti) 化算力服務體(ti) 係不僅(jin) 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還能拉動有效需求,形成供需之間的良性循環。算力和應用之間的銜接是一個(ge) 算力便捷化的過程,隻有用起來方便,算力需求才會(hui) 不斷增加。推動算力資源服務化,除了加強基礎設施、平台、應用、安全等層麵的統籌協調,還要注重通過市場化機製,形成公開透明的價(jia) 格、相對統一的標準,把算力“蛋糕”不斷做大。當更多的企業(ye) 願意投資算力、交易算力,就能推動算力產(chan) 業(ye) 進一步降本增效,加快算力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更好滿足個(ge) 人、家庭、中小企業(ye) 、公共設施等對算力的普遍需求。
當前,我國算力布局正處於(yu) 連點成線、密織成網的階段。東(dong) 數西算工程、國家超算互聯網建設等相繼啟動,“東(dong) 視西渲”“東(dong) 推西訓”等應用場景加快落地,一體(ti) 化算力服務體(ti) 係加速從(cong) 概念走向產(chan) 業(ye) 實踐。不過,我國算力服務市場發育仍不健全,資源分布不均衡、利用效率不高,必須進一步規範算力運營和服務交易機製,推動形成多樣融合、協同發展的算力供給格局,打造健康可持續的商業(ye) 模式。一方麵,要加強產(chan) 業(ye) 鏈上下協同,對現有的算力產(chan) 品進行分類和整合,形成完備的服務能力和一體(ti) 化的產(chan) 業(ye) 生態。另一方麵,要引導各行業(ye) 合理使用算力資源,通過靈活多樣的服務模式,不斷拉近算力資源與(yu) 應用場景之間的“距離”,在使用中不斷降低門檻、拓展場景,切實提高算力的普惠程度。
正如用水離不開供水服務,用電離不開電力服務一樣,推動算力產(chan) 業(ye) 發展,也需要加快構建一體(ti) 化算力服務體(ti) 係。像建設電網一樣建設算力網,像運營水網一樣運營算力網,才能讓用戶像用電用水一樣使用算力服務。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領域發展迅速,對算力的需求仍在迅猛增長。抓住這一機遇,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打造集成多方資源和開發平台的算力服務,推動算力廣泛接入,定能更有效地賦能千行百業(ye) ,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5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