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西山模式”繪出綠色發展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3-12-07 10:00:00來源: 山西日報

 

  太原西山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以下簡稱“西山示範區”)綠色發展“西山模式”編入《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展報告(2021)》,在聯合國推介分享;今年10月,被生態環境部確定為(wei) 全國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已建成18個(ge) 城郊森林公園,累計完成造林綠化20餘(yu) 萬(wan) 畝(mu) ,治理破壞麵1萬(wan) 餘(yu) 畝(mu) ,林木覆蓋率由不足20%上升至86%。

  近年來,西山示範區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自覺踐行“兩(liang) 山”理念,大力推進生態修複治理和綠色轉型發展,探索形成了“生態保護與(yu) 經濟發展協調、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共建、生態文明與(yu) 物質文明同享”的可持續發展“西山模式”。目前,西山示範區正瞄準建設“國際知名文旅康養(yang) 目的地”,以打造國家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區、國際山地旅遊度假目的地、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wei) 抓手,奮力打造文旅產(chan) 業(ye) 主引擎。

  堅持生態保護 讓綠色發展更有魅力

  沿白家莊路向西行3公裏,再走1公裏的水泥路,便是白家莊礦煤矸石治理示範項目位置所在。原來黑漆漆的矸石山,現已綠草如茵。矸石山被整理為(wei) 梯田狀,遠遠望去像覆蓋了一層綠色的地毯。在治理麵積近15萬(wan) 平方米的區域,園林小品點綴其間,噴淋、路燈等設施一應俱全。

  “這裏原來堆存的煤矸石近170萬(wan) 立方米。白家莊礦煤矸石治理是省礦山生態恢複治理試點示範項目,實施了西山煤電集團公司4座礦井——白家莊礦、杜兒(er) 坪礦、官地礦、西銘礦的煤矸石治理,按照宜耕則耕、宜水則水、宜林則林、宜遊則遊的原則,推進田、水、路、林綜合治理。”白家莊礦計劃基建科科長紀磊介紹,治理前,煤矸石溫度800至900攝氏度,冒煙起火的事情時有發生。經過治理,不但自燃問題得到解決(jue) ,山巒上已經看不出煤矸石存在的痕跡。

  太原西山,是“一五”期間國家投資建設項目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是煤炭、電力、化工、焦化、建材等能源重化工企業(ye) 的聚集區,峰值時期曾有各類汙染企業(ye) 2000餘(yu) 家,形成了約112平方公裏的采煤沉陷區,約10平方公裏的山體(ti) 破壞麵。

  為(wei) 推進西山生態修複治理和綠色轉型發展,西山示範區通過全麵關(guan) 停搬遷汙染企業(ye) 、大力實施生態修複治理、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等一係列舉(ju) 措,繪出一幅“由黑轉綠”的幸福畫卷。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西山示範區搬遷太化、一電廠等一批大型企業(ye) ,關(guan) 停小煤礦、小水泥廠、小建材廠等共2000多個(ge) ,從(cong) 源頭上徹底根除了汙染源。同時,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司承載、園區打造”的方式引入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城郊森林公園開發建設。按照“一個(ge) 園區一個(ge) 特色一個(ge) 公園一個(ge) 品牌”的原則,建設了18個(ge) 主題明確、差異經營、互動發展的城郊森林公園,初步形成了以生態綠化建設為(wei) 核心,以運動、休閑、養(yang) 老、生態觀光等項目為(wei) 支撐的人文休閑旅遊經濟帶。如今的西山地區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成為(wei) 市民休閑旅遊首選地。

  挖掘文化內(nei) 涵 讓綠色發展更具活力

  在西山的崇山峻嶺間,一條“彩虹路”將晉祠、天龍山旅遊公路“網紅橋”、龍山石窟、太山龍泉寺、蒙山大佛等景點串聯在一起,這就是太原市西山旅遊公路,也是我省排名前列的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道。一到夏天,深綠、淺綠、深黃、淺黃,路兩(liang) 側(ce) 的顏色層次分明;紫色、粉紅、粉白、黃色,各色不知名的小野花也會(hui) 在路旁盡情綻放。

  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是太原西山上的一顆“明珠”,而在整個(ge) 西山示範區,這樣的“明珠”已漸漸連成珠串。

  從(cong) 高空俯瞰,三座半圓穹隆鑲嵌在地形之中,充滿了科技感,好像是人們(men) 在電影中看到的未來城市,這便是太原植物園的標誌性建築。充滿藝術感的建築設計、品種齊全的植物類別,吸引著遊客前來“打卡”。

  太原植物園所在地之前有儲(chu) 煤廠1家,洗煤廠3家,各類高耗能企業(ye) 144家。經過3年多的建設治理,這裏不僅(jin) 披上綠裝,還穿上了“花衣裳”。

  西山示範區旅遊與(yu) 文化資源集聚,轄區內(nei) 有天龍山、崛山圍山2個(ge) 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ge) 省級自然保護區,還有萬(wan) 畝(mu) 生態園、崛山圍紅葉、龍山紅葉、一線天等旅遊資源125處,還擁有國家級曆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chuan) 統村落等密集的文化旅遊資源。

  近年來,西山示範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度挖掘和利用西山得天獨厚的曆史文化、民俗民風、氣候條件等稟賦資源,大力發展康養(yang) 遊、紅色遊、鄉(xiang) 村遊、研學遊等旅遊業(ye) 態,精心開發古建文化、地質文化、非遺文化、紅色文化等旅遊線路,積極推進晉祠—天龍山創建國家5A級景區、太原古縣城創建國家級旅遊休閑街區,打造了天龍山盤山公路、崛山圍紅葉等眾(zhong) 多熱門景點,舉(ju) 辦了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稻田音樂(le) 節、民宿產(chan) 業(ye) 論壇等一批品牌活動,著力推進鄉(xiang) 村與(yu) 城市、旅遊與(yu) 康養(yang) 、自然景觀與(yu) 曆史文化深度融合發展。今年9月,成功入選山西省第三批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區,晉陽文化旅遊度假區列入省級旅遊度假區名錄庫。

  引入社會(hui) 資本 讓綠色發展更可持續

  西山長風森林公園是一座建在粉煤灰堆上的公園,山西億(yi) 量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傅曉慶介紹:“我們(men) 聘請世界知名專(zhuan) 家對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和環境進行了綜合分析和總體(ti) 規劃設計,通過植草綠化,覆蓋了矸石山、垃圾場、沉陷區及荒山荒坡;通過壩體(ti) 加固、防滲蓄水、植樹種草等措施,使太原第一熱電廠排放14年的粉煤灰池變成了綠色生態的8個(ge) 景觀湖。清運垃圾、整治荒山荒坡、治理破壞麵,綠化麵積達2348畝(mu) 。”

  這裏的生態“顏值”正轉化為(wei) 經濟“產(chan) 值”,讓田園變景區、農(nong) 家變民宿。西山長風森林公園的山晉地球倉(cang) 項目於(yu) 2021年對外營業(ye) ,酒店依山傍水,可俯瞰整個(ge) 太原城。地球倉(cang) 不同於(yu) 傳(chuan) 統酒店,其自帶全集成汙水循環處理係統,可通過生物降解,人工濕地與(yu) 礦物層過濾等方式,實現零汙染排放。

  “開業(ye) 以來已有5000人次入住。今年以來,營業(ye) 數據每月都能上漲25%至30%。”山晉地球倉(cang) 運營總監武煒介紹。

  如今西山的良好生態正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可持續發展動能和態勢日益強勁。生態效益上,累計減排二氧化碳近百萬(wan) 噸,汙染排放量減少一半以上,林木覆蓋率由不足20%上升到86%,成為(wei) 城市“綠肺”“森林氧吧”。經濟效益上,今年前三季度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842萬(wan) 人次,增速111.8%,過夜旅客224.9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48.5%,旅遊總收入達90億(yi) 元,成為(wei) 全市文旅產(chan) 業(ye) 的主要增長極。產(chan) 業(ye) 發展上,落地了幾念山居、地球倉(cang) 、雲(yun) 小築等一批知名民宿,開工建設了“西山歸源”產(chan) 城鄉(xiang) 綜合示範項目、旅遊公路主線貫通工程等一批重大旅遊配套項目,推進實施麥樂(le) 登探索研學基地、西山生態文明中心、長風體(ti) 育康養(yang) 度假社區、西山楓情運動休閑基地、清控大健康產(chan) 業(ye) 園等一批生態文旅融合項目,“兩(liang) 山”轉化的路徑變得更寬,成色變得更足。(記者孟婷 文/圖)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