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京津冀人大協同監督共護大運河
原標題:首次!京津冀人大協同監督共護大運河
12月8日,京津冀人大協同監督第一次聯席會(hui) 議在石家莊召開,確定三地人大明年圍繞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和傳(chuan) 承等情況開展協同監督,共同查找問題並推動解決(jue) 。這是京津冀人大首次對大運河開展協同監督。
今年關(guan) 於(yu) 大運河的“新事”不少:冀魯豫七縣市組建大運河旅遊合作聯盟,大運河滄州段南川老街正式開街……為(wei) 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一流淌千年的文脈,不久前,於(yu) 樹軍(jun) 等8人組成的一個(ge) 小團隊,用15天時間沿大運河騎行1782公裏。
於(yu) 樹軍(jun) 是滄州市民,住在大運河畔,對大運河有深厚的感情。“大運河文化帶包含了水利、漕運、船舶、商事、飲食等多種文化形態,是祖先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遺產(chan) ,可得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一趟下來他感觸很深。
千年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的標誌性文化符號。近年來,京津冀三省市將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作為(wei) 重要工作予以推進,持續推動三地大運河沿線物質文化遺產(chan)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深度交流以及沿線經濟社會(hui) 發展加速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
雖然保護成效明顯,但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jue) 。比如,大運河文化麵臨(lin) 著物質文化遺產(chan) 缺乏及時修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活力不足、生態空間擠占嚴(yan) 重、跨區域合作機製有待加強等。
一水連通京津冀。對大運河的保護、傳(chuan) 承和利用,需要凝聚三地合力。
今年1月1日,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會(hui) 關(guan) 於(yu) 京津冀協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的決(jue) 定正式實施。“該決(jue) 定涵蓋了大運河遺產(chan) 保護協同、生態保護協同、文旅融合協同、執法協作等內(nei) 容,實現了同步立項起草、同步調研論證、同步審議發布。”省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副主任馬桂旺說。
如何防止法律法規“一立了之”?
立法先行,監督緊隨。根據此次聯席會(hui) 議通過的《2024年京津冀人大協同監督工作方案》,三地人大將圍繞該決(jue) 定貫徹實施情況,以及大運河文化遺產(chan) 保護、文化宣傳(chuan) 、文化帶建設、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等,通過調查研究、執法檢查等形式協同開展監督檢查。
聯席會(hui) 議上,京津冀人大常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分別就如何更好推動協同監督工作開展發表意見,“將以不怕揭短、敢於(yu) 直麵的勇氣,用好各種監督方式,下功夫找準症結、對症下藥,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
12月8日18時,記者將這一消息告訴了於(yu) 樹軍(jun)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不僅(jin) 有法治保障,還有了協同監督,是件大好事。”於(yu) 樹軍(jun) 高興(xing) 地表示,他將和朋友們(men) 積極參與(yu) 到監督活動中,為(wei) 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ye) 貢獻一份力量。(記者趙建、霍相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