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瞄準科技前沿 打造“磁之重器”
如果說磁材是稀土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攻方向,那麽(me) 永磁電機無疑是發展稀土應用產(chan) 業(ye) 的核心產(chan) 品。
無論是電梯、空調、新能源汽車等與(yu) 生活相關(guan) 產(chan) 品,還是高大上的智能機器人、新型戰機等,都有電機如同心髒般在分秒不停地運轉,將電能轉化為(wei) 機械能。而“心髒”搏動的奧秘,在於(yu) 電機深處看不見也摸不著的磁場。
如何給電機提供足夠強大的磁場?稀土永磁體(ti) 不是唯一答案,卻是目前實現精準控製、綠色節能的最優(you) 解。
今年以來,包頭稀土高新區突出主業(ye) ,聚焦“高新”,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重點做優(you) 永磁電機產(chan) 業(ye) ,支持中車電機、金風科技、江馨微電機等企業(ye) 發展,形成了伺服電機、新能源車用電機、風力發電機、工業(ye) 節能電機等中高端電機全鏈發展的新局麵。
在包頭江馨微電機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數字化生產(chan) 車間內(nei) ,數十米的生產(chan) 線上鮮有工人作業(ye) ,替代的是隨處可見的AI智能機器人,這是內(nei) 蒙古唯一一家運用智能數字化工廠生產(chan) 微電機的企業(ye) 。
企業(ye) 副總經理蔣煜指著直徑隻有幾厘米的微型攝像頭說:“這個(ge) 攝像頭裏有一個(ge) 基於(yu) 全新永磁材料的高精度對焦馬達,是攝像頭的主要配件,對焦精度很高。去年我們(men) 生產(chan) 了7000萬(wan) 顆這樣的高精度對焦馬達,產(chan) 值約1億(yi) 元,徹底打破了高精度對焦馬達被TDK、阿爾卑斯、三星電機等國外廠家壟斷。”
掌握創新命脈,瞄準前沿領域。記者在包頭金蒙匯磁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an) 車間內(nei) 看到,把稀土金屬混合在一起,經過熔煉、澆鑄、氫破碎、氣流磨等工序製成粉末,將粉末壓製後放入燒結爐形成永磁毛坯材料,再經過加工、電鍍等工序,便可製成稀土永磁成品。
“稀土永磁體(ti) 磁性能越高,意味著做出來產(chan) 品的體(ti) 積可以變得更小、能耗更低。比如在新能源汽車和風力發電領域,用稀土永磁做電機,能耗會(hui) 大大降低;在無人機和手機應用領域,可使產(chan) 品更加微型化、小型化,功能更強大。”包頭金蒙匯磁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強說。
今年,稀土高新區重點支持中車電機、北科交大機器人進一步擴大產(chan) 品規模;鼓勵英思特、江馨微電機、金蒙匯磁等提升生產(chan) 裝備和工藝,繼續在永磁消費電子產(chan) 業(ye) 方麵擴大高端市場份額;推動北方中加特、北方嘉軒、金風電機等項目盡早達產(chan) 創效;持續招引國內(nei) 頭部永磁電機、微特電機項目入駐,推動永磁電機產(chan) 業(ye) 早日上規模、占市場,形成集聚效應。
由自治區中青年專(zhuan) 家、內(nei) 蒙古“草原英才”、包頭長安永磁電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繼鵬帶領的稀土永磁電機研發團隊,開發出20餘(yu) 類500多個(ge) 規格的高精密稀土永磁電機,成功應用到天體(ti) 測量、新型戰機、航空發動機等領域,為(wei) 國家航空航天、電子船舶、水中兵器和核工業(ye) 領域提供了大量首創、先進、可靠的技術產(chan) 品。
而在包頭北方中加特電氣有限公司常務副總馬麗(li) 佳看來,國家雙碳政策出台後,耗電量最大的就是電機。“我們(men) 企業(ye) 生產(chan) 的一台‘6KV500kW永磁直驅變頻調速一體(ti) 機’可替換三台‘315kW電機+液力耦合器+減速機’,節電率達到33%。同時,企業(ye) 還可以定製功率500kW以上機型,滿足客戶不同應用場景需求,真正實現了永磁電機的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
永磁電機為(wei) 智能製造提供技術支撐,智能製造為(wei) 永磁電機“賦予靈魂”。稀土高新區高標準建設稀土永磁電機產(chan) 業(ye) 園,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稀土永磁電機研發、生產(chan) 基地。該區依托“一國重四中心”,即“白雲(yun) 鄂博稀土資源研究與(yu) 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稀土功能材料產(chan) 業(ye) 計量測試中心、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和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技術創新體(ti) 係,以及稀土資源綜合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電機等6家院士工作站為(wei) 支撐,積極推動新引進的北方中加特、北方永磁電機、詠創智能等稀土永磁電機製造及應用企業(ye) 建成投產(chan) 。目前已經完成占地1800畝(mu) 的永磁電機產(chan) 業(ye) 園規劃及報批工作,正在製定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配套政策。(內(nei) 蒙古日報記者 劉向平 稀土高新區新聞中心記者 賈婷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