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以問題導向促改革創新 順義網格治理有了新模式

發布時間:2023-12-12 16:02:00來源: 北京日報

  原標題:順義(yi) 網格治理有了新模式

  本報記者 王可心

  在順義(yi) 區李橋鎮,試行不到1個(ge) 月的網格精細化管理新模式,為(wei) 群眾(zhong) 生活帶來許多變化,不僅(jin) 環境麵貌煥然一新,身邊還多了個(ge) “百事通”。

  這一變化,是順義(yi) 區深入開展主題教育的成果。“這次改革的方向正是來自問題導向。”李橋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申誌紅說。鎮領導班子多次走訪調研發現,原有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在基層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頂層設計還不夠完善、網格員招募標準不統一、獎優(you) 罰劣的導向還不夠鮮明、村民參與(yu) 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不高等。”創新探索一個(ge) 更加精細化的方案,迫在眉睫。

  李橋鎮位於(yu) 順義(yi) 區南部,西臨(lin) 首都國際機場,南接通州區,距市區僅(jin) 20公裏,是一個(ge) 擁有12萬(wan) 餘(yu) 人口的大鎮,其中流動人口超七成,基層管理難度大、壓力高。

  以前,網格化管理不同部門設立多張網,這些網覆蓋不全、銜接不緊,既有空間上的交叉重疊,又有職責上的空白盲區。“在我分管的工作中,典型例子就是河道巡管員隻看河,護林員隻看林,巡田員隻看田。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有問題,但是這樣各巡一塊、各守一段、各管一攤的情況,不僅(jin) 造成重複工作、資源浪費,也導致工作成效不高。”李橋鎮副鎮長呂愛超表示。

  改革後的網格化管理機製實現了減量發展。申誌紅介紹,簡單來說,就是要實現一人一格、一格多責、一人多能、格內(nei) 見效的“一米安心格”管理模式。經過重新梳理後,以戶數為(wei) 基準,結合村莊現狀、規模、人口劃分網格,全鎮細分四級網格397個(ge) ,網格員數量也由原來的644名精簡至397名,網格員工資由“基礎補貼+績效獎金”組成,不僅(jin) 提升了工作積極性,全年還節省支出200餘(yu) 萬(wan) 元。原本各管一段的環保、衛生、巡河、巡地、巡林、社會(hui) 安全和秩序等各類網格員職能,在一個(ge) 網格內(nei) 整合為(wei) 簡單明了、易於(yu) 操作的5大類。同步還研究製定了“3+6”考核體(ti) 係,將對村網格化工作負總責的支部書(shu) 記、分管的兩(liang) 委班子成員及網格員都納入考核體(ti) 係,與(yu) 日常獎懲掛鉤。

  新模式下,“格長”的職責更明晰、管理範圍更精準,獎懲機製更明確,基層治理效能有了顯著提升。

  據統計,試運行半個(ge) 多月來,李橋鎮發現並解決(jue) 各類問題8996件,除部分曆史遺留問題和需長期治理的問題外,解決(jue) 率100%。發現問題的速度快了,解決(jue) 問題的效率高了,通過對網格的整合,有效解決(jue) 了基層治理“用力分散”的問題,提升了基層治理水平。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李橋鎮從(cong) 解決(jue) 實際問題出發,探索在全鎮範圍內(nei) 推行“一米安心格”社會(hui) 精細化網格管理工作模式,發揮了網格治理最大效能。

  接下來,順義(yi) 區將繼續深入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堅持學用結合、以學促幹,注重解決(jue) 實際問題,紮實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惠及民生。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