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正加速向清潔能源大區轉變
2022年,內(nei) 蒙古新能源裝機居全國第三位,新能源發電量居全國第一位,可再生能源發電並網裝機容量占全內(nei) 蒙古電力總裝機容量的38.0%,全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1.3%……據日前發布的《內(nei) 蒙古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2023)》顯示,2022年,內(nei) 蒙古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數達290.40點,同比增長10.36%,自基期2015年以來年均複合增長16.45%,內(nei) 蒙古正加速從(cong) 化石能源大區向清潔能源大區轉變。
自2020年起,內(nei) 蒙古自治區能源局與(yu) 中國經濟信息社共同發布《內(nei) 蒙古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本期報告為(wei) 第四期成果。
據悉,內(nei) 蒙古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數以質量效益為(wei) 核心,以創新為(wei) 動力,以共享發展成果為(wei) 目標,從(cong) 新能源產(chan) 業(ye) 變革、社會(hui) 貢獻和創新驅動三個(ge) 維度構建綜合評價(jia) 體(ti) 係,客觀衡量內(nei) 蒙古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
分項指數看,三項一級指標均呈增長態勢。其中,新能源產(chan) 業(ye) 變革分項指數升至337.06點,同比增長5.90%,指向內(nei) 蒙古新能源製造業(ye) 上遊規模持續擴張,企業(ye) 效益、電力市場化提升成果顯著。新能源社會(hui) 貢獻分項指數增長最快,2022年升至413.49點,同比增長19.70%,表征內(nei) 蒙古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共贏。近年來,內(nei) 蒙古堅持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大力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能源供給多元化進一步增強,同時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風電、太陽能產(chan) 業(ye) 稅收貢獻和產(chan) 值逐年上升,形成初具規模、發展勢頭良好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集群;新能源開發利用取得明顯成效,光伏產(chan) 業(ye) 與(yu) 生態經濟實現融合發展。新能源創新驅動分項指數同比上升2.40%,報告建議,內(nei) 蒙古應加強新能源企業(ye) 科技研發能力提升的長期規劃和政策引導。
內(nei) 蒙古近年持續推進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綠色成為(wei) 全區能源發展新亮點。2022年,內(nei) 蒙古非水可再生能源實際消納量達1029億(yi) 千瓦時,是三個(ge) 過千億(yi) 的省區市之一。根據內(nei) 蒙古新能源上網電量測算,2022年內(nei) 蒙古發電相當於(yu)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693.18萬(wan) 噸,減少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0.58、2.83、2.95萬(wan) 噸,對減輕大氣汙染和控製溫室氣體(ti) 排放起到重要作用,為(wei) 我國爭(zheng) 取二氧化碳排放盡早達峰貢獻重要力量。(記者 康麗(li) 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