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整合力量下沉 推動基層治理

發布時間:2023-12-14 10:0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整合力量下沉 推動基層治理

  在天津市紅橋區和苑街道辦事大廳,社保醫療等日常業(ye) 務辦理櫃台位於(yu) 正中區域,左側(ce) 的牆上,“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幾個(ge) 大字十分顯眼,這裏設置有人民調解員(司法所)、法官工作站、檢察公益崗、青年輪值崗、社區誌願者等開放式服務窗口和專(zhuan) 門的調解室。

  近年來,天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創建了市、區、街鄉(xiang) 鎮三級社會(hui) 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以下簡稱“調解中心”),形成“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jue) ”的矛盾糾紛化解模式,累計接待受理群眾(zhong) 各類訴求16.32萬(wan) 件,辦結率97.3%。

  政法力量下沉調解中心

  一天下午,居民劉阿姨拿著醫院就診票據來到和苑街道調解中心,很是氣憤。調解員史惠穎一邊安撫她的情緒,一邊了解事情原委。原來,劉阿姨幾天前因電梯故障被困在電梯裏,導致頭暈嘔吐,後撥打120去醫院就診,現在物業(ye) 公司和電梯維保公司相互推諉,不肯賠償(chang) 。

  史惠穎隨即聯係物業(ye) 公司和電梯維保公司進行調解。第一次調解不成,史惠穎又約了他們(men) 見麵詳談。

  這次,史惠穎叫上了搭檔尹洪順法官,他派駐和苑街道法官工作站一年半,接待谘詢調解230餘(yu) 人次,對於(yu) 常見的物業(ye) 糾紛很熟悉。法律規定、業(ye) 主權益、調解與(yu) 打官司的成本對比一一擺出,物業(ye) 公司權衡利弊,最終同意先賠付,再向維保公司追償(chang) 。劉阿姨的3000元醫藥費得以賠付。

  “過去基層矛盾糾紛處理難在見得到的管不了,政法力量下沉到調解中心很好地解決(jue) 了這個(ge) 問題。”和苑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劉鐸說。

  和苑街道是新建街道,是天津市規模最大的拆遷定向安置區域,成立7年多來,鄰裏矛盾、物業(ye) 糾紛不少。誰來負責調解矛盾糾紛?和苑街道統籌政法力量和社會(hui) 力量,聯合發力。

  公安民警常駐調解中心,紅橋區法院、檢察院、司法局人員在調解中心輪流值守,在街道政法委員統籌下,共同參與(yu) 矛盾糾紛調處化解。

  和苑街道還在社區成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人民調解員、社區誌願者是司法部門或社區退休返聘人員,經驗豐(feng) 富。街道還組織30歲以下年輕幹部到調解中心進行輪值鍛煉。

  2022年,《天津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出台,進一步推進矛盾糾紛的法治化處理。同時,天津還強化“大調解”體(ti) 係,全市共成立6000餘(yu) 個(ge) 人民調解組織,形成了以人民調解為(wei) 基礎,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和人民調解有效聯動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格局。

  做實做細網格化管理

  兄弟倆(lia) 拆舊屋翻新房,本是件好事,卻因為(wei) 中間一堵牆紅了臉,東(dong) 邊嫌西邊多占了自家地。網格員兩(liang) 邊都勸不住,便來找於(yu) 大爺。“有矛盾找於(yu) 學海。”78歲的於(yu) 大爺在寶坻區牛道口鎮溝頭村很有名。

  “農(nong) 村有句俗語,叫作‘好漢護三村’。”於(yu) 大爺認為(wei) ,調解矛盾糾紛很多時候就是說句話的事,給雙方“台階下”,“鄉(xiang) 裏鄉(xiang) 親(qin) 的不能動不動就打官司,傷(shang) 感情。”

  溝頭村是牛道口鎮第一大村,也是寶坻區第一大村,人口多、地域廣,基層治理難度大。溝頭村做實做細網格化管理,發動群眾(zhong) ,依靠鄉(xiang) 賢、老黨(dang) 員等人熟、地熟、情況熟的有利條件,化解群眾(zhong) 矛盾糾紛。

  在城市,網格化管理進一步細化、充實,和苑街道夢和園社區民警周建軍(jun) 不久前化解了一起矛盾。居民田大爺晚上經常被樓上居民拖曳桌椅的噪聲吵醒,多次上樓溝通,雙方屢次發生爭(zheng) 執。周建軍(jun) 聽說後,入戶登門,跑上跑下溝通,為(wei) 兩(liang) 家找到折中的解決(jue) 辦法,樓上住戶給家中桌椅裝上了隔音墊,田大爺則同意晚些休息。兩(liang) 家就此達成和解。

  近年來,天津市公安局將社區警務深度融入基層治理格局,創新警網融合方式,促進“警格網格”銜接、聯動共治,社區民警從(cong) “下社區”變“駐社區”,廣泛開展“百萬(wan) 警進千萬(wan) 家”活動,今年以來累計排查發現20859起矛盾糾紛,處置化解率達95.8%。

  優(you) 化軟環境,推動鄉(xiang) 村自治

  天津市區往北六七十公裏的寶坻區,潮白河畔有個(ge) 小辛碼頭村。青磚白牆灰瓦,稻豐(feng) 魚肥景美。

  10年前,這裏村居環境差、村民矛盾多。農(nong) 忙時期,各家稻田都想先澆水,上下遊有矛盾。秋季搶收割,車子軋了鄰地稻子,爭(zheng) 吵聲不斷,民警走村頭進地頭,挨個(ge) 勸說。

  村兩(liang) 委班子商量必須得找個(ge) 突破的路子。

  2016年,村裏實施土地流轉,規模化、機械化種植,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質量都提高了,農(nong) 民騰出時間搞副業(ye) ,民房改民宿,探索鄉(xiang) 村遊。2018年,村裏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動中免不了產(chan) 生矛盾,老黨(dang) 員、老教師、社區民警齊發力,說情理、談法理,糾紛一一化解。

  硬件提升了,軟環境也得跟上。村裏每年開展道德模範評選,並將評選結果量化為(wei) 積分,由村委會(hui) 集中管理賬戶,積分可在超市兌(dui) 換洗衣液、大米等物資。“這對預防、化解矛盾,構建和諧鄉(xiang) 村有重要助力作用。”黃莊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趙貴敏說。

  隨機走進路口一家民宿,經營者竇青春正在招呼前來住宿的遊客。“我這個(ge) 院子有3間房,一般都是直接包院,預計已經排到春節了。”竇青春以前在外地打工,看到村裏旅遊發展得不錯,他也回來開了家民宿,還在旁邊開店賣起本地大米。

  民宿低價(jia) 競爭(zheng) 搶客源引發矛盾怎麽(me) 避免?各家負責人聚在一起,成立聯合會(hui) 自我管理、統一定價(jia) ,剩下能“搶”的就是改善服務質量了。當問到村裏還有哪些矛盾時,竇青春直言:“大家都忙著掙錢發展,哪有工夫跟別人鬧矛盾呢。和氣生財嘛。”“這也倒逼我們(men) 必須得文明守法,整個(ge) 村莊好了,我們(men) 也都獲益。”大家都笑。

  好環境帶來了好發展,而鄉(xiang) 村發展好了又反過來促進鄉(xiang) 風文明。2019年,小辛碼頭村入選全國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名單,2021年,小辛碼頭村(稻旅)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認定為(wei) 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人民日報》( 2023年12月14日 第 11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