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網上群眾工作大會現場嘉賓討論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代表工作委員會(hui) 副主任傅文傑:
近些年來,立足實際、貼近群眾(zhong) 、覆蓋城鄉(xiang) 的20多萬(wan) 個(ge) “代表家站”,已成為(wei)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陣地和窗口。我們(men) 將與(yu) 人民網等各有關(guan) 方麵共同研討、同向發力,交流網上群眾(zhong) 工作經驗,進一步發揮好代表作用,為(wei)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hui) 工作局副局長石現升:
群眾(zhong) 利益無小事。要暢通群眾(zhong) 反映困難和解決(jue) 問題的渠道,推動各級各部門把網上發現問題與(yu) 網下解決(jue) 問題相結合,把網上輿論工作和自身工作相結合,探索完善網絡工作,形成網上、網下聯動格局,切實推動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常態化、長效化。
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副主任廖文根:
堅持人民至上,要帶著感情做好群眾(zhong) 工作。要為(wei) 群眾(zhong) 排憂解難,為(wei) 群眾(zhong) 努力奮鬥。這既是黨(dang) 委政府、黨(dang) 員幹部的價(jia) 值追求,也是黨(dang) 報的價(jia) 值追求。做群眾(zhong) 工作,為(wei) 群眾(zhong) 服務,就必須聽取群眾(zhong) 意見,汲取群眾(zhong) 智慧,反映群眾(zhong) 觀點。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副主任洪向華:
源頭治理,中心在基層。基層黨(dang) 員幹部在工作實踐中必須將維護群眾(zhong) 利益作為(wei) 根本要求,繼承和弘揚新時代的“楓橋經驗”,在黨(dang) 的領導下依靠群眾(zhong) 解決(jue) 問題,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jue) 在源頭。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教學與(yu) 研究基地主任馬淩:
黨(dang) 媒的網上群眾(zhong) 工作平台要避免和各類政務平台做簡單整合,要保持獨立性,才能更好加強黨(dang) 的領導、更好開展群眾(zhong) 工作,黨(dang) 媒的輿論監督作用也才能發揮得更好。互聯網飛速發展,新的媒體(ti) 技術不斷迭代翻新,我們(men) 要積極關(guan) 注網絡新生態建設,用新技術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鄢一龍:
走好網上群眾(zhong) 路線,關(guan) 鍵在於(yu) 人民群眾(zhong) 、黨(dang) 政機關(guan) 、網絡媒體(ti) 三者融合。網絡媒體(ti) 發揮媒介平台作用,讓人民訴求有著落、有回應,讓政府能夠聽到人民聲音、汲取人民智慧,三者就形成了密切互動。彼此交叉融合的麵積越大,說明網上群眾(zhong) 路線走得越好。
中國政治學會(hui) 副秘書(shu) 長、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政治製度研究室主任韓旭:
人民群眾(zhong) 是社會(hui) 的主體(ti) ,是社會(hui) 發展中的重要力量。社會(hui) 創新發展要動員全社會(hui) 的活力,激發、調動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並將其更好地引導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
吉林省委辦公廳副主任滿永剛:
任務清單化、工作圖表化、操作手冊(ce) 化、標準模板化、專(zhuan) 班機製化——吉林堅持以“五化”閉環工作法狠抓落實,推動全省2200多個(ge) 基層黨(dang) 政機關(guan) 和職能部門入駐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對網民留言辦理工作開展聯合督查、年度督查和重點督查,推動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全麵提質增效。
貴州省委網信辦二級巡視員丁蜀生:
為(wei) 了更好通過互聯網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煩心事操心事愁心事,推動網上群眾(zhong) 工作走深走實,我們(men) 全力打造“網上群眾(zhong) 路線貴州實踐”品牌,各地各部門充分交流通過互聯網組織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的舉(ju) 措經驗。
安徽省委督查室副主任、一級調研員徐輝:
安徽省委始終把網友留言作為(wei) “送上門來的群眾(zhong) 工作”緊抓不放,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構建“省級總統攬、廣泛集民聲、快速解難題、跟蹤抓督辦、源頭大治理”的民聲呼應工作體(ti) 係,著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努力把對每一件留言的回應都辦到網友心坎上。
(唐嘉藝、施雲(yun) 娟、鄭莉茵、彭姝婷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3日 1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