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 超120億立方米外調水潤河北
原標題:超120億(yi) 立方米外調水潤河北
從(cong) 河北省水利廳獲悉,“十四五”以來,全省累計外調水120.7億(yi) 立方米,其中,引江水96.6億(yi) 立方米,引黃水24.1億(yi) 立方米。引江城鄉(xiang) 生活和工業(ye) 供水68.7億(yi) 立方米,有力保障了9個(ge) 市(含定州、辛集)和雄安新區177座水廠的供水安全,受水區受益人口達5137萬(wan) 人;引黃灌溉受益農(nong) 田麵積500多萬(wan) 畝(mu) 。
河北水資源稟賦條件差,水資源總量偏少、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量與(yu) 生產(chan) 力布局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格局不相匹配。“做好調水補水工作,有利於(yu) 彌補河北省水資源先天不足,努力實現水資源空間均衡,提升全省水資源承載能力,保障全省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省水利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張寶生表示。
“遠水”解“近渴”。2021年以來,全省水利係統認真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水利部決(jue) 策部署,緊緊圍繞多引多調外調水、用足用好本地地表水,以保障城鄉(xiang) 生活工業(ye) 供水安全為(wei) 底線,以複蘇河湖生態環境、助力全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為(wei) 目標,以白洋澱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永定河全年全線有水、大運河全線貫通為(wei) 重點,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全省調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狀況、促進我國水資源優(you) 化配置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在河北,受益範圍主要為(wei)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近年來,河北堅持能調多調、能引盡引,千方百計增加引江水量,用於(yu) 生活生產(chan) 生態用水。”張寶生說。
省水利廳充分考慮各市、各供水目標的用水需求,積極申報、爭(zheng) 取年度水量指標,優(you) 化調整月用水計劃,積極跑辦對接水利部等有關(guan) 部門,有力保障了南水北調受水區生活生產(chan) 和河湖生態補水需要。
有效保障冀東(dong) 南地區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需求,引調黃河水功不可沒。為(wei) 實現引黃入冀四條線路常態化引水,河北水利部門強化跑辦對接,不斷突破調水工作屏障,積極完善相關(guan) 機製。
河北持續鞏固引黃省級財政補貼製度,從(cong) 水費支出上減輕各市縣引黃負擔,積極溝通水利部調水司、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hui)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hui) ,加大與(yu) 山東(dong) 省水利廳、河南省水利廳的聯絡溝通,不斷完善“五方”協調溝通機製,暢通加大引黃調水的路徑。同時,進一步加強與(yu) 黃河水利委員會(hui) 山東(dong) 局、河南局等各地分支機構,及濮陽、德州、聊城等市水利部門的溝通協調力度,建立良好的溝通機製,有效破除河北省在引黃水量、引黃時段上的瓶頸製約,引黃所涉各方對河北省引黃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引黃調水時間從(cong) 冬季四個(ge) 月逐步擴展至常態化,引黃水量不斷增加。
此外,河北水利部門科學利用引調水,在全省範圍內(nei) 係統開展河湖生態補水。經多年努力,河湖生態補水工作實現由試點河道向係統實施的轉變,由個(ge) 別河段向全域河道補水推進的轉變,由相機補水向常態化補水的轉變,由單一水源向多水源統籌的轉變。
目前,全省96條補水河道逐步複蘇,3個(ge) 重點湖泊再現生機,河湖麵貌煥然一新,滹沱河連續6年保持有水,幹涸斷流的永定河、大運河先後實現全線貫通。華北明珠白洋澱澱區水位持續保持7米左右,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幸福河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記者苑立立 通訊員郭世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