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守住短視頻再創作的底線(百姓關注)

發布時間:2023-12-18 11:09:00來源: 人民日報

  近日,有讀者來信反映,在瀏覽網絡平台時,經常刷到一些短視頻博主對影視作品進行再創作時,為(wei) 博人眼球、吸引流量,隨意剪輯內(nei) 容,刻意扭曲作品原意,甚至使用粗俗的不文明用語,嚴(yan) 重損害了原作品作者的合法權益,影響了原作品的藝術價(jia) 值。

  “短視頻隨意修改原作品,主要是為(wei) 了滿足部分觀眾(zhong) 的獵奇心理,達到流量變現的目的。一味追求變現,會(hui) 影響文化創作環境,形成不良風氣和導向,對這種行為(wei) 應當堅決(jue) 說‘不’。”湖南長沙市讀者劉女士表示。

  近年來,短視頻平台火爆,有的博主在無作者授權情況下二次創作並發布作品,這種“二改二傳(chuan) ”行為(wei) 既侵害了原作者的合法權益,又打擊了原創積極性,導致網絡平台內(nei) 容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日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典型案例,某社交平台博主將他人的“爆款”文章“讀”成視頻,經過拍攝剪輯後上傳(chuan) 至網絡平台廣泛傳(chuan) 播。法院判決(jue) 被告構成著作權侵權,向原告賠償(chang) 經濟損失1.1萬(wan) 元,並公開發表聲明賠禮道歉。

  由於(yu) 視頻剪輯門檻較低,容易上手,在短視頻平台上,以影視劇剪輯內(nei) 容為(wei) 主的賬號很多,粉絲(si) 數量巨大,具有較大影響力。“從(cong) 事文藝創作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文藝創作自由需要保護,但另一方麵文藝創作自由不能被濫用,不能以此為(wei) 借口侵害他人的著作權等權利。未經原作者授權,便隨意將影視作品任意剪輯、切條、搬運、傳(chuan) 播的情況,損害了影視作品的完整性,曲解影視作品內(nei) 容的主旨原意,長期來看,將影響影視行業(ye) 長遠健康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知識產(chan) 權法教研室主任萬(wan) 勇表示。

  有讀者反映,這些隨意拚接、庸俗劣質的泛娛樂(le) 化短視頻,輸出不正確的價(jia) 值觀,尤其容易誤導未成年人。“短視頻在給大眾(zhong) 帶來愉快體(ti) 驗的同時,更應樹立和傳(chuan) 遞正確價(jia) 值導向。”有讀者建議,應加強對短視頻內(nei) 容的監管,鼓勵博主創作出更多優(you) 秀的短視頻作品,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

  萬(wan) 勇認為(wei) ,視頻創作要以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為(wei) 根本準繩,鼓勵有益於(yu) 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作品創作和傳(chuan) 播,同時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通過普法教育宣傳(chuan) ,提升短視頻創作者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chan) 權法治意識。

  不過也有讀者提出,在保護原作知識產(chan) 權的同時,也要為(wei) 網絡上的二次創作留有空間。但是,二次創作必須守住底線,不能觸碰法律法規紅線。

  “從(cong) 文化創新角度來看,在尊重原作品基礎上的二次創作,能給人們(men) 帶來新的思考和觀看體(ti) 驗,這也是文化創新和文化活力的體(ti) 現。從(cong) 監管者的角度,要避免‘一刀切’。”遼寧沈陽市讀者張先生建議。

  此外,不少短視頻博主表示,一些作品尤其是網絡短視頻的原創程度不好判斷、授權機製不完善,不好辨別是否侵權,尤其是對剪輯再創作作品的內(nei) 容審核,網絡平台仍存在模糊地帶。“一方麵應該通過案例示範等形式,提高短視頻博主的法治意識,另一方麵督促網絡平台落實主體(ti) 責任,細化自查自糾流程,明確侵犯知識產(chan) 權亂(luan) 象治理標準。與(yu) 此同時,平台還可以依法依規製定舉(ju) 報指引,充分發揮廣大網民力量,共同防範網絡侵權等亂(luan) 象。”萬(wan) 勇建議。

  (劉禹舟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