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築牢汾河源頭綠色生態屏障
忻州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增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紮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忻州市生態環境局在省生態環境廳和忻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人民群眾(zhong) 生態環境獲得感進一步增強,美麗(li) 忻州建設邁出堅定步伐。
製度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
作為(wei) 汾河發源地,作為(wei) 黃河入晉第一市,忻州始終牢記“一泓清水入黃河”的殷殷囑托和“讓這條山西的母親(qin) 河水量豐(feng) 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重要指示,從(cong) 思想上和行動上真正將“一泓清水入黃河”作為(wei) 改善生態、提升工作的重要統攬。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實施了一批生態保護修複工程,持續加大生態係統保護力度,落實好“一泓清水入黃河”係列部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頂層設計方麵,忻州在全省率先出台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高標準編製《忻州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兩(liang) 山四河一流域生態保護與(yu) 修複專(zhuan) 項規劃》等一係列發展治理規劃,明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各項目標任務、總體(ti) 思路和實施路徑,為(wei) 助推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遵循。製定《忻州市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實施方案》《忻州市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實施方案》,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領導責任體(ti) 係、企業(ye) 責任體(ti) 係、全民行動體(ti) 係、監管體(ti) 係、市場體(ti) 係、信用體(ti) 係、地方性法規標準體(ti) 係和政策體(ti) 係“七大體(ti) 係”;出台《忻州市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試行)》《忻州市環境保護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暫行規定》,進一步明確各級黨(dang) 委、政府及相關(guan) 部門的環境保護主體(ti) 責任;製定《忻州市黨(dang) 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保護實績考核辦法》,全麵推行生態文明建設“一票否決(jue) ”,有力發揮“綠色考核”指揮棒作用。
忻州先後製訂、修訂了《忻州市五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忻州市滹沱河流域生態修複與(yu) 保護條例》等生態文明領域地方性法規8部,出台《關(guan) 於(yu) 保障和促進綠色發展的決(jue) 定》《關(guan) 於(yu) 加強黃河流域忻州段生態保護實施禁牧的決(jue) 定》等法規性決(jue) 定3部,為(wei) 全麵推進美麗(li) 忻州建設提供了紮實有力的法治保障。特別是在《山西省整溝治理促進條例》立法過程中,總結忻州整村搬遷中發現和形成的寧武涔山溝、岢嵐中寨溝、靜樂(le) 慶魯溝、繁峙伯強溝、定襄縣兩(liang) 岔溝等的實踐經驗,提出整溝治理的合理化建議254條,為(wei) 築牢全省生態保護法治屏障貢獻了忻州力量。
行動貫徹落實“一泓清水入黃河”
為(wei) 保護汾河源頭生態環境,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忻州市生態環境局堅持汙染減排與(yu) 生態擴容兩(liang) 手發力,緊緊圍繞國、省考斷麵水質穩定達標,從(cong) 流域生態的整體(ti) 性和係統性出發,治源治水相結合,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態用水,“夯基礎”與(yu) “補短板”兩(liang) 手發力,通過一係列紮實有效的工作舉(ju) 措,實現了黃河(汾河)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
開展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對黃河流域8個(ge) 縣保留的所有排汙口全部建檔立標,形成排汙主體(ti) —排放口—排汙通道—水質斷麵“四位一體(ti) ”的監管體(ti) 係;開展全市200餘(yu) 公裏城鎮排水設施排查整治和3.2萬(wan) 餘(yu) 座排水管網設施清淤工作;聚焦水汙染防治工作“中梗阻”,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忻州市13個(ge) 縣346.01公裏雨汙分流改造工程任務,投資近2.1億(yi) 元建設汙水處理廠擴容工程;全市建成投運的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共14座,總設計處理規模為(wei) 27.2萬(wan) 立方米/日……通過不懈的努力,2023年1—11月,14個(ge) 國考斷麵中優(you) 良水質(I—III類)斷麵14個(ge) ,比例100%,同比去年優(you) 良水質斷麵增加2個(ge) ,改善率提升14.3%;7個(ge) 省考斷麵中,優(you) 良水質(I—III類)斷麵6個(ge) 。
為(wei) 了全麵貫徹落實全省“一泓清水入黃河”誓師大會(hui) 工作部署,把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作為(wei) 重大政治工程、生態工程、發展工程、民生工程和世紀工程,堅定扛起黃河山西段“首站首責”,忻州加大資金籌措和投入力度,切實做好全周期服務、全過程監管。截至目前,“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已謀劃的6個(ge) 工程中,寧武縣、靜樂(le) 縣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項目和靜樂(le) 縣建成區城鎮排水管網雨汙分流改造項目建成完工,其餘(yu) 3項工程正在有力有序推進。認真落實黃河保護法,聚焦“黃河灘塗、綠化公路斜坡、美化沿黃公路、嚴(yan) 控1公理、管控10公裏”等工作目標,進一步壓實河曲、保德、偏關(guan) 三縣的屬地責任,集中開展黃河流域排汙口、公路交通揚塵汙染、露天煤礦和工業(ye) 企業(ye) 汙染“三大整治行動”,全力推動黃河幹流忻州段沿線環境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力爭(zheng) 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沿黃公路煤塵汙染問題。
多管齊下推動美麗(li) 忻州建設
建設美麗(li) 忻州,生態保護和生態修複是關(guan) 鍵。忻州立足“兩(liang) 屏三區三帶”生態區域規劃,紮實推進“兩(liang) 山四河一流域”生態修複治理,進一步優(you) 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舉(ju) 措,不斷築牢黃河流域和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深入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高質量實施黃河流域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國家“雙重”項目和省級黃河流域生態防護林屏障、環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等造林綠化重點工程,在2022年完成國省營造林任務71.34萬(wan) 畝(mu) 的基礎上,2023年已經完成46.55萬(wan) 畝(mu) ,完成率81.95%。深入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累計清運固廢3.7萬(wan) 噸。加快綠色礦山創建步伐,131個(ge) 礦山企業(ye) 完成創建方案的編製,43個(ge) 企業(ye) 通過縣級驗收,36個(ge) 企業(ye) 已通過市級驗收達到市級綠色礦山標準,11個(ge) 列入省級綠色礦山名錄庫,8個(ge) 列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庫。
除此以外,忻州在大氣汙染治理方麵,加強了多汙染物協同管控和區域協同治理,建立健全“線上監控+線下監管”長效管控機製,科學開展抑塵增濕工作,指導重點行業(ye) 企業(ye) 常態化錯峰生產(chan) ,推動4.3米焦爐關(guan) 停淘汰,有效改善城市“微氣候”。兼顧保藍天、保溫暖,成功爭(zheng) 取、高效實施北方地區城市冬季清潔取暖項目。經過三年試點期的努力,預計可完成清潔取暖改造52.8455萬(wan) 戶、5284.55萬(wan) 平方米,超額完成原定39.3萬(wan) 戶、4215.1萬(wan) 平方米的備案任務,預計全市可節約散煤7.7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229萬(wan) 噸、二氧化硫1萬(wan) 噸、氮氧化物0.2萬(wan) 噸、PM101.6萬(wan) 噸,PM2.51.3萬(wan) 噸。
下一步,忻州將認真學習(xi) 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精神和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部署要求,聚焦具有山西特色的五大標誌性汙染防治攻堅戰,統籌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汙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四方麵重點任務,切實把“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貫穿轉型發展的全過程,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趙全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