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遂昌管控與利用並舉讓秸稈變為“綠色財富”
“嗡嗡嗡……”日前,一架無人機正在麗(li) 水遂昌縣雲(yun) 峰街道東(dong) 姑村附近執行秸稈禁燒“空中巡查”任務,執法人員通過無線傳(chuan) 輸圖像,實時查看該區域內(nei) 是否有火點、濃煙等情況。
“過去單純依靠人力巡防,往往很難精確定位起火點,經常趕到現場已是‘人去樓空’。”雲(yun) 峰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常務副隊長劉澤聖介紹,依托無人機視野廣闊、定位精準、反饋迅速等優(you) 勢,執法人員能有效消除巡防死角,破解時效低、取證難等問題。
遂昌全縣常年擁有農(nong) 作物播種麵積17.3萬(wan) 畝(mu) ,農(nong) 作物秸稈資源豐(feng) 富。2023年以來,遂昌在原有基礎上,創新以無人機科技賦能,構建“空地人一體(ti) ”的巡查模式,為(wei) 秸稈禁燒工作裝上了“天眼”。
遂昌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直屬中隊副中隊長周權飛介紹,為(wei) 推動秋冬季秸稈禁燒工作,遂昌相關(guan) 部門組成專(zhuan) 項督查組,並以各鄉(xiang) 鎮(街道)為(wei) 巡查主體(ti) 建立管理網格,實現對秸稈禁燒的巡查、發現、處置全過程閉環監管。
截至目前,遂昌縣已立案查處秸稈露天焚燒案件116起,執法監管與(yu) 處置力度顯著提升。
除了以科技手段織密秸稈禁燒“防護網”,近年來,遂昌堅持“源頭疏導、全域管控、循環利用”的綠色生態發展理念,通過建立秸稈收儲(chu) 運中心、培育秸稈利用企業(ye) 、推廣相關(guan) 技術等方式,盤活域內(nei) 農(nong) 作物秸稈廢棄資源,讓“生態包袱”轉變為(wei) “綠色財富”。
隨著一輛輛滿載玉米、油菜、茶樹等農(nong) 作物秸稈的車輛駛入位於(yu) 三仁佘族鄉(xiang) 高碧街村的秸稈歸集處理中心,機械化秸稈加工設備全力運轉,一捆捆秸稈被粉碎、壓塊成型,製作環保節能、可代替傳(chuan) 統燃煤的生物質顆粒燃料。
“進入冬季後,我們(men) 每天平均能回收200餘(yu) 噸秸稈。”據該處理中心負責人鍾子平介紹,秸稈統一歸集處理不僅(jin) 解決(jue) 了農(nong) 戶農(nong) 作物秸稈處置問題,經過處理秸稈還能“變廢為(wei) 寶”,提高秸稈資源利用率。
據統計,截至目前,遂昌已建成秸稈收儲(chu) 運中心3個(ge) ,培育秸稈利用企業(ye) 6家,秸稈利用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10家,預計2023年秸稈綜合利用率將達到97.37%。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