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從吳楚古都到空港新城
萬(wan) 裏長江,浩蕩東(dong) 流。從(cong) 空中俯瞰,有一個(ge) 長江為(wei) 其轉彎的城市——湖北鄂州。鄂州擁有約87公裏的長江岸線,處在長江波動最大的地方,在這裏,長江扇動了“翅膀”。
山水天地間,一覽五千年。遠在五千年前,當人類文明的曙光灑在這片土地上時,勤勞的先輩們(men) 便留下了光輝的足跡。迄今這裏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數十處,夏商時代遺址20多處。鄂州的瓦窯澥窯址,是湖北省第一個(ge) 發現的古窯址,有“華中第一窯”之稱。在商周時代,鱷魚廣泛分布於(yu) 長江流域,一個(ge) 以捕鱷魚為(wei) 生的鄂族產(chan) 生了。鄂因地近長江和漢水之交,水資源豐(feng) 富,宜於(yu) 墾殖。而且,這裏還蘊藏有大量的銅礦,可供人們(men) 製造生產(chan) 工具和兵器。到西周中期,鄂便成為(wei) 揚越的重要政治經濟領地。公元前879年,楚君熊渠伐揚越,至於(yu) 鄂,從(cong) 此鄂屬楚,為(wei) 東(dong) 鄂。鄂擁有的銅礦資源,成為(wei) 楚國強盛的物質基礎。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鄂州為(wei) 鄂王,修築鄂王城,這就是湖北簡稱鄂的由來。
作為(wei) 楚國的封地,鄂州繁華的商業(ye) 帶來了文化的繁榮,當時就有鑄造精美、音律齊全的編鍾出現。屈原這位楚文化的代表人物也曾經到過鄂州,留下了優(you) 美的詩句“乘鄂渚而反顧兮”來表達留戀之情。今天在鄂州西山上的望楚亭,代表當地人對屈原的懷念。
曆史的車輪駛進波瀾壯闊的三國時期,孫權從(cong) 公安(今湖北公安縣)遷鄂,改鄂縣為(wei) “武昌”,這是鄂州古代稱“武昌”的開始,武昌成為(wei) 東(dong) 吳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鄂州作為(wei) 東(dong) 吳國都和陪都,與(yu) 南京(古稱“建業(ye) ”)並稱“西都”“東(dong) 都”。體(ti) 現三國時期古武昌“龍蟠鳳集”的史實數不勝數。比如孫權在此廣納各路精英、四海賢才。他遷來能工巧匠、商賈大戶,使古武昌銅鏡漂洋過海到各地。他在這裏接見大秦(對古羅馬帝國及近東(dong) 地區的稱呼)商人秦論的這一史實,是見證陸路、海上絲(si) 綢之路在長江中下遊發育成長的最早交往活動之一。這些使古武昌逐漸形成海納百川、開放進取的風氣。
王都帝畿的曆史輝煌,襟江帶湖的資源稟賦,一代代曆史人物駐足此間,為(wei) 鄂州積澱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從(cong) 屈原、謝朓、王羲之,到李白、孟浩然、杜牧;從(cong) 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到丁鶴年、楊守敬、張裕釗,讓古老的鄂州充滿詩情畫意。“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鄂君泛舟樊湖遇知音;“北拒溺驂鑣,西龕收組練”,孫郎以武而昌成帝業(ye) ;“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樓台”,陶公依依官柳留美名……曆朝曆代文人墨客,或駐足流連,或飛毫拂箋,在鄂州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雋美詩章和讓人稱頌的佳話掌故,如璀璨星辰照亮曆史的長空。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鄂州是一方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的紅色熱土,從(cong) 辛亥首義(yi) 到早期湖北和武漢黨(dang) 組織的創建,從(cong) 全麵抗戰建立樊湖抗日根據地到新中國成立後老區的建設發展,紅色火種一直在這片熱土上薪火相傳(chuan)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一聲槍響,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yi) 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鄂州兒(er) 女為(wei) 武昌首義(yi) 成功建立了卓越的功勳。如“三烈士”之一的彭楚藩大義(yi) 凜然,在首義(yi) 前一天,慷慨捐軀;吳兆麟臨(lin) 危受命擔任起義(yi) 臨(lin) 時總指揮,組織步兵和炮兵攻克湖廣總督府;敢死隊長馬榮身先士卒、衝(chong) 鋒陷陣,殺敵無數後英勇犧牲。辛亥誌士們(men) 熱愛祖國、追求民族獨立和社會(hui) 民主的崇高精神,百折不撓的頑強意誌,拋頭顱灑熱血的光輝業(ye) 績,已經光耀史冊(ce) 。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初期,全國僅(jin) 有50餘(yu) 名黨(dang) 員,其中鄂州籍就有兩(liang) 位,即與(yu) 李大釗一起英勇就義(yi) 的北京共產(chan) 主義(yi) 小組成員範鴻劼和到武漢幫助籌建武漢共產(chan) 黨(dang) 組織並成為(wei) 武漢支部重要發起人之一的劉伯垂。抗日戰爭(zheng) 時期,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各類救亡團體(ti) 來到鄂州,宣傳(chuan) 抗日,組織民眾(zhong) ,團結各階層愛國人士,萬(wan) 眾(zhong) 一心抗擊日軍(jun) 。
紅色基因在鄂州不同的時代寫(xie) 就著精彩壯麗(li) 的篇章。1958年,樊口區杜山鄉(xiang) 旭光第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成為(wei) 發揚群眾(zhong) 創造精神的典型。農(nong) 民辦“小小工廠”,引起毛澤東(dong) 的注意,並給予高度評價(jia) 。同年9月,毛澤東(dong) 視察臨(lin) 江。湖北鋼鐵廠在西山破土動工,為(wei) 支援鋼鐵廠建設,8000餘(yu) 名鄂城農(nong) 民自帶生產(chan) 工具和生活用品參加會(hui) 戰。1960年,“湖北鋼鐵廠”改名為(wei) “鄂城鋼鐵廠”。
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鄂城縣和鄂城市,設立鄂州市。這座省內(nei) 塊頭最小的地級市,展露出與(yu) 生而來先行先試、勇於(yu) 探索的獨特氣質。鄂州抓實抓牢改革發展風口,成為(wei) “湖北改革試驗田”。
千年潮未落,揚帆再起航。2013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臨(lin) 鄂州考察,為(wei) 鄂州城鄉(xiang) 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十年來,從(cong) “統籌城鄉(xiang) 發展”到“城鄉(xiang) 發展一體(ti) 化”,再到“城鄉(xiang) 融合”,鄂州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該市發展的戰略擘畫轉化為(wei) 構建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的生動實踐。
鄂州加快建立健全有利於(yu) 城鄉(xiang) 要素合理配置的體(ti) 製機製,讓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xiang) 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城市基礎設施向農(nong) 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nong) 村覆蓋,促進鄉(xiang) 村經濟多元化和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城市有鄉(xiang) 村更美好、鄉(xiang) 村讓城市更向往,逐漸成為(wei) 鄂州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生動寫(xie) 照。城鄉(xiang) 融合,不是把鄉(xiang) 變城,而是充分挖掘培育鄉(xiang) 村之美,不是千村一麵,而是氣象萬(wan) 千。穿越時空,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在鄂州鋪展繪就。
當前,武漢新城和花湖機場兩(liang) 大省級戰略疊加,鄂州這座“吳王古都”“空港新城”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花湖通四海,鄂州達五洲。”2022年7月17日,全球第四、亞(ya) 洲第一的專(zhuan) 業(ye) 貨運樞紐花湖機場建成投運。鄂州和武漢地域相連,產(chan) 業(ye) 相通,近年來,“武”與(yu) “鄂”兩(liang) 城聯手發展不斷探路,從(cong) 協同、一體(ti) 化到同城化。今年《武漢新城規劃》發布,武鄂同城化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站在新的曆史起點,鄂州正展開雙翼,如鯤化鵬,向更加美好的未來衝(chong) 霄騰飛。
(作者係湖北省鄂州市委書(shu) 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