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湖南|衡陽市蒸湘區鋪展和美鄉村新畫卷
一條步道,串起菜園、果園、花園;道旁民居錯落,白牆彩繪相映成趣。一幅田園鄉(xiang) 居圖,鋪展眼前。
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呆鷹嶺鎮高碧村,冬日暖陽下穿過鄉(xiang) 村屋場,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劉偉(wei) 領著我們(men) 去看今年新種下的女貞子。
高碧村今年剛被市裏一家大型藥企定為(wei) 原料基地,規劃麵積500畝(mu) 。50多畝(mu) 新種的女貞子如今滿目新綠——這是劉偉(wei) 和村民們(men) 的“希望綠”:“以前村裏‘灰頭土臉’,如今換了新麵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了新盼頭。”
衡陽市蒸湘區,緊挨中心城區,如何因地製宜探索振興(xing) 之路?蒸湘區深入學習(xi) 浙江“千萬(wan) 工程”經驗,以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wei) 切入口,用美麗(li) 生態撬動綠色發展,立足自身特色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
打造生態良好的美麗(li) 家園
“有空地、不荒蕪,種上花、植上草,既爭(zheng) 芳、還奪豔……”這是呆鷹嶺鎮同溪村的村規民約,也是眼下的鄉(xiang) 村即景。
同溪村緊挨集鎮。城郊村有好處也有難處,雖交通便利,可地少人多。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劉文貽告訴我們(men) ,以前村民們(men) 沿著馬路圈菜地,搭棚架屋,“你進一寸,我也進一寸”,看著糟心,住著也不舒坦。
呆鷹嶺鎮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就從(cong) 同溪村率先啟動。可多年累積的髒亂(luan) 差問題,怎麽(me) 突破?
鎮村兩(liang) 級幹部挨家上門,勸導村民管好房前屋後、清退占道設施。村裏發動熱心群眾(zhong) 成立衛生協會(hui) ,村民自我監督,既評衛生“清潔戶”也評衛生“加油戶”,都曬在村衛生微信群裏。
村民劉良紹家就在馬路邊,清退占道設施,自家菜園也得“退”。“一開始也有些不情願。”老劉說,“幹部反複說,黨(dang) 員帶頭‘退’,思想慢慢也就通了。”
你家讓一尺,我家讓一尺,原先逼仄的馬路變寬了;衛生評比家家不甘落後,村裏保潔費比去年省了一大半;上級資金“錦上添花”,基礎設施再提升……同溪村開啟大變化——屋前種茶花,屋後小菜園,村民“見縫插綠”,前不久還專(zhuan) 門修葺了房屋外牆。
“打造標準化屋場,不急於(yu) 求成,關(guan) 鍵要充分發揮群眾(zhong) 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呆鷹嶺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劉強說,周邊村民眼見同溪村越來越美,爭(zheng) 著申請標準化屋場打造。如今,呆鷹嶺鎮已經建成7個(ge) 標準化屋場,帶動周邊8個(ge) 村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蒸湘區堅持因地製宜,突出分類施策:傳(chuan) 統村“綠色轉型”,打造宜居村莊;近郊村“標準治理”,打造宜遊村莊;城中村“五廢共治”,打造宜業(ye) 村莊。全區15個(ge) 農(nong) 業(ye) 村近年來完成清潔屋場建設42個(ge) ,新打造精品村莊示範點10個(ge) 。
“打造農(nong) 民安居樂(le) 業(ye) 的美麗(li) 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支撐點。”蒸湘區委書(shu) 記曾夢龍表示。
激活美麗(li) 生態的經濟活力
雨母山懷抱裏的臨(lin) 江村,冬日裏依然滿目皆綠。行至蒸湘區惠農(nong) 農(nong) 業(ye) 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座座設施大棚延伸向遠方。
冰菜、田七葉、紫背菜,大棚裏的蔬菜滴著露珠,分揀包裝車間裏的物流周轉箱碼成小山。“距離衡陽城區車程不過十幾分鍾,線上每天銷售兩(liang) 萬(wan) 單,線上加線下,一個(ge) 大棚日均產(chan) 出在1000元以上。”公司負責人羅波說。
數年前剛到臨(lin) 江村種蔬菜,羅波心裏還有些犯嘀咕。村道硬化少,用電也不穩,旱廁、雜房、豬圈遍布沿路。“選址臨(lin) 江村的農(nong) 業(ye) 企業(ye) ,一個(ge) 巴掌數得過來。”
清違建、補短板,近兩(liang) 年臨(lin) 江村著手無廢村莊建設,每年減少生活生產(chan) 垃圾約360噸。如今,村裏已先後引進13家農(nong) 業(ye) 公司和合作社,生態蔬菜、特色水果、苗木花卉產(chan) 業(ye) 紅紅火火。
一處設施大棚裏,蒸湘區實驗小學的師生們(men) 正在開展田間教學。挖土,打底肥,種植,澆水……田間體(ti) 驗蔬菜種植,孩子們(men) 樂(le) 此不疲。“幾乎每天都有研學活動,市場空間還在不斷拓展。”羅波說。
美麗(li) 生態激活美麗(li) 經濟。蒸湘區靠近城區,城郊農(nong) 業(ye) 正是“背靠大樹好乘涼”;鄉(xiang) 村區域農(nong) 地麵積雖不大,可立足“菜園子”“果籃子”“後花園”,樣樣都有條件打好“都市牌”、走出精品路。
距離城區不到10公裏,雨母山被稱為(wei) 衡陽城區的“後花園”“大氧吧”。今年新修建的郊野木棧道,讓景區熱度再升級。改造後的精品民宿“雨母山莊”,節假日一房難求。“這些年鄉(xiang) 村變美,人流量翻番。”老板雷小雄告訴我們(men) ,山莊周末一天營業(ye) 額就有七八萬(wan) 元,年夜飯現在就開始接受預訂了。
據統計,今年1至11月底,雨母山景區共接待遊客200萬(wan) 人次,比去年增長120%。
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旅則旅;農(nong) 文旅融合,拓展多元業(ye) 態。蒸湘區建成了一批國家級、省級重點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和農(nong) 業(ye) 示範基地,智慧農(nong) 業(ye) 示範基地達2000畝(mu) 。今年前三季度,全區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7.8%,休閑農(nong) 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共接待人次達43.4萬(wan) ,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8%。
加強產(chan) 業(ye) 要素的互聯互通
車行二雨公路,赤鬆觀、雁雨寺等景點沿途掠過。這條今年提質升級的衡陽最美公路,前不久剛獲評2023年度“湖南省最具人氣路”。
雨母山鎮幸福村母塘組村民譚華秋,一直盼著二雨公路改造。他多年前辦起的農(nong) 家樂(le) “母塘山莊”,在當地名氣不小,食客慕名而來,最犯難的是路,“開車進來得洗車,走路進來得擦鞋。”聽說二雨公路要改造,老譚立馬定下新址,主幹道旁開起新店,“每天都有30多桌,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路好人氣旺。走進同處幸福村的雨湖營地,老板謝孝武正忙著營地改造。“之前車稍大一點就沒法進,現在五十座的大客車輕鬆過。趁冬天提質升級,生意不等人!”
串聯景區,連通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路,折射城鄉(xiang) 融合新思路。
曾夢龍說,以前也有過“撒胡椒麵”式的建設,資金資源太過分散。而今“握指成拳”集中力量,道路建設、產(chan) 業(ye) 發展、環境整治等統籌協同,實現全區一盤棋。
設施互聯互通,要素雙向流動,激發鄉(xiang) 村發展內(nei) 生動能。
“剛做好的蘿卜榨菜,香辣脆爽,嚐嚐!”呆鷹嶺鎮土橋村,村婦女主任肖林春拿出準備上市的榨菜罐頭,品牌就叫“鄉(xiang) 村嫂嫂”。
“鄉(xiang) 村嫂嫂”,原是誌願團隊,由村裏賦閑婦女組成,如今區裏請來高校教師設計包裝,又有直播帶貨老師上門免費授課,肖林春和“鄉(xiang) 村嫂嫂”們(men) 底氣更足,正琢磨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新市場。“好生態,好產(chan) 品,好老師,村裏山貨一定能成‘俏貨’。”
繪鄉(xiang) 村新景,關(guan) 鍵靠人。
蒸湘區打造“鄉(xiang) 村合夥(huo) 人”平台,“原鄉(xiang) 人、歸鄉(xiang) 人、新鄉(xiang) 人、遊鄉(xiang) 人”,都能來鄉(xiang) 村“合夥(huo) ”。兩(liang) 年時間,多場見麵會(hui) ,從(cong) 高端民宿到露營基地再到農(nong) 旅研學遊等,“合夥(huo) 人”分享鄉(xiang) 村建設新思路,鄉(xiang) 村激蕩青春氣息。
南華大學鬆霖建築與(yu) 設計藝術學院教師何桑桑,去年成為(wei) “合夥(huo) 人”。由她設計的“源自雨母”公共品牌,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更高價(jia) 值轉換賦能,已讓全區多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走向市場。
紮根鄉(xiang) 土,何桑桑樂(le) 在其中:“期待更多的合夥(huo) 人加入和美鄉(xiang) 村建設,蒸湘鄉(xiang) 村未來可期!”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9日 第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