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標準化技術 助橘農增收近7億元
人物名片
馬曉麗(li) ,1991年2月出生,第二屆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標兵,是我市唯一獲此殊榮的代表,現任重慶三峽農(nong) 業(ye) 科學院果樹園藝研究室主任。
自參加工作以來,馬曉麗(li) 一直從(cong) 事果樹栽培研究和示範推廣等工作,參與(yu) 建設三峽庫區14個(ge) 柑橘種植示範園,示範推廣柑橘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55.15萬(wan) 畝(mu) ,累計新增經濟效益6.8億(yi) 元。同時,她還積極探索解決(jue) 脆李、車厘子、獼猴桃等果樹的栽培技術,助力庫區果樹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
“管總,今年果園還有落果的情況發生嗎?”12月14日,萬(wan) 州區,重慶三峽農(nong) 業(ye) 科學院果樹園藝研究室主任馬曉麗(li) ,給重慶市果碩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管仲蘭(lan) 打去電話,詢問柑橘的生長情況。
管仲蘭(lan) 在萬(wan) 州溪口鄉(xiang) 種植有500餘(yu) 畝(mu) 玫瑰香橙。2019年前後,不少果樹在掛果期間出現了比較嚴(yan) 重的落果情況,讓人著急。
“這種情況並不鮮見,其原因是種植過程中僅(jin) 施用氮肥,導致果樹營養(yang) 失衡。”馬曉麗(li) 經深入調查,很快找到其中原因,問題迎刃而解。
這幾年,管仲蘭(lan) 的果園裏,玫瑰香橙長勢越來越好,再也沒有出現大麵積落果情況。
馬曉麗(li) 目前負責為(wei) 庫區55萬(wan) 餘(yu) 畝(mu) 柑橘園提供技術指導,被當地果農(nong) 親(qin) 切地稱為(wei) “果樹醫生”。
妙手回春治好柑橘“虛胖症”
時間回到4年多前的2019年7月,接到一通緊急求助電話後,馬曉麗(li) 與(yu) 同事急忙趕赴溪口鄉(xiang) 。
“可算把你們(men) 盼來了!基地的果樹掉了好些果子。”管仲蘭(lan) 將馬曉麗(li) 等人帶到果園裏查看情況。
掉落的柑橘隨處可見。
馬曉麗(li) 仔細察看,發現橘樹葉片和落果的外表均沒有病斑,樹幹上沒有害蟲爬行;切開果子,果肉也未見變質。
看不出症狀,隻有“刨根問底”。馬曉麗(li) 用鋤頭挖出樹根,看見部分根須已發黑。
根須發黑的原因通常有4種:一是根須被雨水長時間浸泡,二是有病蟲害發生,三是真菌感染,四是果樹營養(yang) 失衡。
但那段時間萬(wan) 州並未下雨,且根須上也沒有發現有任何蟲跡和黑斑。最終,馬曉麗(li) 確定了出現落果的原因:果樹缺乏營養(yang) 。
“化肥用量應該是足夠的。你看,枝葉長得多好!”管仲蘭(lan) 說。
“這是‘虛胖’。”馬曉麗(li) 解釋,過頭的“枝繁葉茂”,其實會(hui) 搶走果實的養(yang) 分。
她將土壤帶回實驗室檢測,進一步發現土壤中氮元素含量過高,而其他營養(yang) 元素含量極低,這意味著氮肥以外的其他肥料用量嚴(yan) 重不足。
在當地,許多果農(nong) 習(xi) 慣大量使用氮肥,其見效快,使用之後果樹生長迅速,但如若不配合施用有機肥和複合肥,果樹就會(hui) 隻長“個(ge) 頭”不長“肉”,甚至“掉肉”。
查明原因後,馬曉麗(li) 開出“藥方”:在合理使用氮肥的同時,增施有機肥和複合肥,尤其是適當補充硼肥和鎂肥。
一段時間後,果園的落果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示範推廣打造技術“樣板間”
這個(ge) 案例讓馬曉麗(li) 有了更多的思考:眼下各區縣農(nong) 業(ye) 發展如火如荼,柑橘產(chan) 業(ye) 更是我市第一大果樹種植業(ye) ,許多果農(nong) 都麵臨(lin) 著類似難題,該如何為(wei) 他們(men) 提供幫助呢?
“製定一套標準化種植技術並加以推廣,是比較可行的方法。”她說,“柑橘種植技術並非‘高精尖’,隻要合理使用肥料並做好病蟲害防治,橘樹生長其實不容易出現大的問題。”
去年,重慶三峽農(nong) 業(ye) 科學院在萬(wan) 州、巫山、雲(yun) 陽、奉節、忠縣、開州、涪陵7個(ge) 區縣建立了14個(ge) 柑橘種植示範園,希望通過這些“樣板間”的打造,示範推廣柑橘標準化種植技術。
馬曉麗(li) 作為(wei) 團隊核心成員,帶領團隊為(wei) 示範園製定了技術指導標準。
在肥料使用方麵,團隊針對柑橘不同生長時期,確定了不同的肥料使用種類,如幼果期以高氮複合肥為(wei) 主,著色期以高鉀複合肥為(wei) 主。
而在病蟲害防治上則采取多種科學防治方式,其中包括以噴灑殺蟲劑為(wei) 主的化學防治,以樹體(ti) 刷白為(wei) 主的物理防治,以投放捕食蟎為(wei) 主的生物防治。
“我們(men) 會(hui) 定期組織周邊的種植戶來園區參觀學習(xi) ,同時也招聘果農(nong) 來基地務工,以工代訓,效果不錯。”馬曉麗(li) 說。
去年,盡管重慶遭遇極端高溫天氣,但這14個(ge) 示範園仍保持穩產(chan) ,其中一些果園還實現增產(chan) ,這也吸引了更多橘農(nong) 來示範園參觀取經。
目前,14個(ge) 示範園的種植技術已累計推廣55.15萬(wan) 畝(mu) ,推動畝(mu) 均增收1000元以上,累計新增經濟效益6.8億(yi) 元。
為(wei) 多種果樹種植提供技術方案
脆李、車厘子、黃桃等果樹的種植技術推廣,也是馬曉麗(li) 的工作內(nei) 容。
劉厚國是奉節縣青蓮鎮的脆李種植大戶,種植脆李多達150畝(mu) 。有一年,果子上市前幾天,果園裏的脆李突然出現大麵積開裂情況,他一年的辛苦付出全打了水漂。
馬曉麗(li) 調研發現,那段時間種植基地遭遇了一場暴雨,這是導致脆李開裂的直接原因。但這是唯一的原因嗎?
她將果園的土壤帶回實驗室檢測,發現土壤中硼、鈣等營養(yang) 元素嚴(yan) 重缺乏,而這也容易引起果裂。換言之,如果土壤中營養(yang) 成分均衡,果子就不至於(yu) 那麽(me) “嬌氣”,即便遭遇暴雨,也不會(hui) 出現大麵積開裂。
摸清真正的原因後,馬曉麗(li) 指導劉厚國在基地內(nei) 增施硼、鈣等肥料,並搭建遮雨設施。這以後,劉厚國的脆李再也沒出現大麵積開裂情況。
此外,馬曉麗(li) 及其團隊還提供技術指導,推動萬(wan) 州羅田鎮和恒河鄉(xiang) 成功試種車厘子:通過選擇在1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種植,攻克了車厘子果樹在冬季需冷量不足、夏季幹旱過熱等難題;指導萬(wan) 州武陵鎮的果農(nong) 在低海拔沿江地帶種植龍眼,解決(jue) 了果樹過冬存活率不高的問題;通過嫁接新枝條,幫助萬(wan) 州響水鎮的果農(nong) 延長了獼猴桃樹掛果期。
本報記者 蘇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